【中 象形】用「中」字的甲骨文篆文籀文,來瞭解「中」字的悠遠文化意涵!

【中 象形】用「中」字的甲骨文篆文籀文,來瞭解「中」字的悠遠文化意涵!

漢字造字法中的“文”與“字”

回溯漢字創造,“六書”闡明其構成與用法,前文已述“象形”、“指事”與“會意”等造字方法。茲續談“象形”造字法。

中 象形 Play

“象形”造字法

“象形”造字法以描摹之法,將具體物象以線條勾勒,如日、月、山、水、人、牛、禾、門、皿等。此類象形字記錄了自然萬物、人體、動物、植物與器物。甲骨文以曲直筆畫,將所要描摹的人或物呈現於形,構形整體,無分部件,故稱“獨體”。

中 象形

“文”與“字”的區分

漢字結構分為“獨體字”與“合體字”。獨體字即“文”,由單一字形構成;而由兩個或以上字形部件組合而成者,方可稱為“合體字”。描摹事物紋理(或形 狀特 徵)而組 成的“書寫符 號”亦稱“文”,如“古 文”、“ 金文”、“鐘鼎文”等。

“文”字甲骨文與金文字形酷似人形,學者普遍認為其本義為紋身,引申為紋理、花紋。書寫事物紋理的“語言 書寫符 號”也稱 “紋”,如“天文”、“水文”,指天空與水的紋理。而筆畫構成整體,不能拆分 的 “象形文 字”,亦稱“文”。

“字”字金文字形上部似屋舍,下部似孩童,合為孩童居室,乃“會意字”,表達生育子女之意,故“字”本義為“生”,後引申為產生、出現,借音表示“ 文字”。

“指事”造字法

“指事”造字法與“象形”法同,造出者皆為“獨體文”。其構形法乃以符號指明具體事物或抽象概念。“中”字甲骨文呈直立旗幟之形,口形表述“中間”,本義為“內部”。衍生義為“中間”,又可引申為“半”或“一半”,如“中夜”即“半夜”。

字形 本義 引申義
內部 中間
紋身 紋理
生育 產生

中象形:漢字起源的象形文字

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而「中」字正是典型的「中 象形」字例。它由「丶」、「一」、「二」、「丨」四個筆畫組成,象徵著一個擺放於十字路口的亭子。

在古代,亭子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場所,人們常在此聚集交流、貿易。因此,「中」字的象形意義與「中心」、「中點」、「樞紐」等概念相關聯。

隨著漢字的發展,「中」字逐漸衍生出其他意義,如:

含義 引申
正中、中間 正中點、中間點
平衡、調和 中和、折衷
一般、通常 中等、一般水平
中國 中國民國、中華民族

「中 象形」字的構形特徵

「中 象形」字的構形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特徵 含義
直接摹寫 以具象事物為形符,直接刻畫其形象
約定俗成 逐漸演變成為約定俗成的文字
符號性 以抽象或象徵的方式呈現意義

「中 象形」字與其他漢字的關係

「中 象形」字與其他漢字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

相關字 含義
會意字,由「二」和「丨」組成,表示兩個人背對背站立
象形字,表示一把撐開的傘,引申為「大」
象形字,表示一張嘴,引申為「説話」

這些漢字的共同點是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其象形特徵,反映了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的歷史軌跡。

結語

「中 象形」字是漢字起源和發展的重要體現,它不僅承載著古代文化的印記,也為當今漢字的豐富性做出了貢獻。通過對「中 象形」字的深入瞭解,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領略漢字的魅力,也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一份力。

延伸閲讀…

漢語多功能字庫- 字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