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形怪魚
猴形怪魚,又稱日本笠䲁或小姐魚,因頭部酷似猴子而得名,特有厚厚的嘴唇和下巴的皮須,古怪神情令人忍俊不禁。


猴形怪魚分佈於太平洋區,我國分佈於渤海和黃海等近海冷温性水域,適應寒冷低温,棲息於石縫及岩石區中,水温低於15度方能存活。其體色為橙黃或橘紅,體側有褐色斑紋,頭部具有發達的皮質突起。體長一般為18至25公分,重約150至250克,大者可達30至40公分,重約400至750克。
儘管體型不大,猴形怪魚卻身手矯捷,動作敏捷,危險來臨時立即躲避。其壽命長達18歲,生長緩慢。
猴形怪魚為雜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小魚類、甲殼殘屑和海藻為食,尤愛章魚的觸鬚。離開水後也能呼吸,大型個體可離水35小時,退潮時以胸鰭充當「腳」活動。
特徵 | 説明 |
---|---|
外觀 | 頭部酷似猴子,厚厚嘴唇,下巴皮須 |
分佈 | 太平洋區,我國渤海和黃海等冷温性近海 |
棲息環境 | 石縫、岩石區,水温低於15度 |
體色 | 橙黃或橘紅,體側褐色斑紋 |
壽命 | 約18歲 |
生長 | 緩慢 |
食性 | 雜食性,偏愛章魚觸鬚 |
離水生存 | 大型個體可離水35小時 |
活動方式 | 底棲,敏捷動作,危險時躲避 |
繁殖 | 卵生 |
猴魚:不可思議的生物
猴魚(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是一種來自中美洲的淡水魚,因其獨特的行為和外觀而聞名。猴魚具有以下特徵:
特徵 | 描述 |
---|---|
體長 | 通常長度在 15-25 釐米之間 |
體重 | 通常重在 500-700 克之間 |
身體 | 呈卵形,側扁 |
頭部 | 較大,嘴巴寬闊 |
鱗片 | 顏色為金色或黃色,具有金屬光澤 |
背鰭 | 具有長而硬的鰭條 |
腹鰭 | 較短且略呈圓形 |
尾鰭 | 呈叉狀,邊緣略呈紅色 |
性別 | 雄性和雌性魚類在性成熟後外觀有所不同,雄性魚體型較大,背鰭和腹鰭較長 |
自然棲息地和習性
猴魚原產於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的湖泊和河流中。它們以沙質或粉狀的底質作為棲息地,喜歡躲藏在岩石或水生植物中。猴魚是一種羣居魚類,通常成羣結成羣地遊動。它們以藻類、昆蟲、小魚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社會行為
猴魚以其獨特的社會行為而聞名。它們具有一種稱為「裝死」的行為,當它們受到威脅時,會裝作死亡。這種行為可以幫助它們嚇走掠食者或其他攻擊者。
猴魚還具有「哺育行為」,即照顧後代。雄性和雌性魚類都會參與養育後代,輪流守護卵和仔魚。這種行為在魚類中是罕見的。
飼養
猴魚是一種受歡迎的水族寵物,因其獨特的行為和外觀而聞名。它們是一種易於飼養的魚類,但需要一個較大的水族箱,可以提供足夠的游泳空間。它們對水質敏感,需要乾淨、有氧的水環境。
在飼養猴魚時,應餵食它們各種各樣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豐年蝦、人工飼料和活魚。它們還需要一些植物性食物,例如菠菜或藻類。
總結
猴魚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生物,具有獨特的行為、外觀和社會結構。它們是一種易於飼養的水族寵物,對於觀賞者來説是一種樂趣。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水族愛好者,還是剛剛入門,猴魚肯定會為你的水族箱增添趣味和魅力。
延伸閲讀…
黑喉
靈活可愛的猴面魚、威風八面的海洋武士獅子魚 –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