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要素 | 主要內容 |
---|---|
環境 | 主體周邊的物質實體或社會因素,構成主體存在條件 |
外圈 | 地球周圍包層,包含散逸層、電離層、中間層、平流層、對流層 |
上下成層的組合形式 | 地圈上下層理化性質一致,呈現上下成層組合形式 |
自然地理要素 | 自然地理環境組成物質和動態體系,構成自然地理要素 |
恆星 | 熾熱氣體組成,能自行發光發熱的天體 |
秒差距 | 恆星週年視差一角秒時的恆星距離 |
幾何變星 | 恆星幾何位置變化,相互遮掩導致亮度變化 |
脈動變星 | 恆星體積定期膨脹收縮引起的亮度變化 |
爆發變星 | 恆星自身爆發現象導致的亮度劇烈變化 |
新星 | 光度在數天內大幅增加,亮度增大數萬至數百萬倍 |
超新星 | 光度更大,亮度增至上千萬至上億倍 |
黑洞 | 質量極大,引力極強,無法逃逸,輻射也被禁錮 |
銀河系 | 太陽所在的星系,由氣體、塵埃、恆星、星團、星雲組成的密集區 |
宇宙年 | 太陽繞銀心公轉一週時間,約 2.5 億年 |
河外星雲或河外星系 | 銀河系以外,類似的龐大恆星集團,因距離遙遠呈雲霧狀 |
本星系羣 | 以銀河系為中心,半徑 300 萬光年的星系羣體 |
紅移 | 天體光譜某譜線往紅端移動現象 |
太陽系 | 太陽及其引力影響下的天體系統,包括行星、衞星、小行星、慧星等 |
人造天體 | 空中運行的人造衞星、宇宙火箭、行星際飛船、空間實驗室等 |
小行星 | 小天體,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分佈在火星與木星軌道間 |
太陽輻射 | 太陽以電磁波形式向外輻射能量 |
太陽活動 | 太陽大氣層局部區域的物理過程,表現為太陽黑子、耀斑、日珥等 |
電離層 | 距離地面約 80-150 公里的大氣層,受太陽輻射電離 |
磁擾 | 太陽活動引起地球磁場不規則變化 |
流星 | 行星際空間大量遊蕩的塵粒或固體塊 |
流星現象 | 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因摩擦發熱發光產生流星 |
隕石 | 大塊流星體穿過地球大氣,未燃盡的殘餘部分 |
二體問題 | 將兩個天體視為質點,研究按萬有引力定律相互吸引的運動規律 |
攝動 | 行星受太陽以外天體引力影響,導致其運動偏離二體軌道 |
日月會合運動 | 月球繞地球公轉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疊加形成的相對運動 |
月相 | 月球反射太陽光呈現不同視形狀的現象 |
同步自轉 | 月球自轉方向和週期與公轉相同,只能看見半邊臉 |
日食 | 日月會合時,月球擋住太陽,導致地球特定區域無法看見太陽 |
月食 | 日月會合時,月球進入地球影子,導致地球特定區域無法看見月球 |
地平圈 | 天體出沒升降相對於局部地平面的大圓 |
地理名詞探險旅程
貫穿全球各地,散佈著數不勝數的地理名詞,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奇觀。踏上這趟地理名詞探險旅程,讓我們深入瞭解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名詞及其背後的故事:
表格:地理名詞一覽


地理名詞 | 位置 | 意義 |
---|---|---|
亞馬遜 | 南美洲 | 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 |
喜馬拉雅山 | 亞洲 | 地球上最高的山脈 |
尼羅河 | 非洲 | 全球最長的河流 |
大峽谷 | 北美洲 | 壯麗的天然巖層 |
撒哈拉沙漠 | 非洲 | 全球最大的熱沙漠 |
亞馬遜:綠色地獄的奧秘
亞馬遜,這片蓊鬱茂密的雨林,橫跨巴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南美洲國家,覆蓋著地球表面約 550 萬平方公里。它的名字源自西班牙編年史家 Francisco de Orellana,他在 16 世紀探索該地區時,遭到了當地女性戰士的襲擊,令他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女戰士。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擁有著超過 40,000 種植物、1000 億種昆蟲和 3000 種淡水魚。它的植被覆蓋率高達 60%,是全球碳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調節全球氣候。
喜馬拉雅山:世界之巔的壯麗
聳立於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是地球上最高的山脈,由多條平行山脈組成,總長度超過 2400 公里。它的名稱源自梵文,意為「雪之寓所」,反映了山脈終年積雪的壯麗景觀。
喜馬拉雅山脈是登山愛好者的天堂,其中最高峯珠穆朗瑪峯以 8848.86 公尺的高度傲視羣山。它也是多種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包括雪豹、藏羚羊和喜馬拉雅塔爾。
尼羅河:生命的搖籃
流經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的尼羅河,是全球最長的河流,全長超過 6650 公里。它的名字源自希臘語「Neilos」,意為「河谷」,指的是尼羅河沿岸綿延數千公里的肥沃土地。
尼羅河是埃及文明的搖籃,其富饒的水域滋養了周邊地區的農業,使人類得以在此建立繁榮的城市和帝國。它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包括河馬、鱷魚和尼羅河鱸魚。
大峽谷:大自然的傑作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奇觀之一。它的名字來自西班牙語「Gran Cañón」,意為「偉大的峽谷」,貼切地描述了其令人驚嘆的規模。
大峽谷是由科羅拉多河在長達數百萬年的地質作用下侵蝕而成,形成了蜿蜒曲折的峽谷,深度達 1600 公尺,長度超過 445 公里。其層層疊疊的彩色巖層記錄了地球數億年的地質歷史。
撒哈拉沙漠:浩瀚無垠的荒蕪
撒哈拉沙漠,這片橫跨北非的浩瀚無垠的荒漠,覆蓋著 94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全球最大的熱沙漠。它的名字源自阿拉伯語「al-ṣaḥrāʾ」,意為「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一個極其乾燥和炎熱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不到 100 毫米。它擁有廣闊的荒原、沙丘和鹹水湖,是許多獨特動植物的家園,例如北非 Fennec 狐和 Fennec 沙貓。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