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頁式廣告詐騙」橫行
隨著網路購物普及,近年來「一頁式廣告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根據相關統計,去年接獲的此類案件約為41起,而今年上半年就已激增至51起,其中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更是累計了22件。受害者年齡分佈廣泛,從青少年到長者都有。
業者詐騙手法不勝枚舉,最常見的是誇大不實的商品廣告。例如,在Facebook上販售標榜市價2萬多元的iPhone 11,實際寄送的卻是早已停產的iPhone 4。此外,仿冒品猖獗,民眾透過廣告購買耳機、保健品等,收到商品後才發現是假貨。


更令人髮指的是,詐騙集團將觸角伸向了未成年人。一名15歲少女在LINE上被詐徒盯上,對方佯稱通過少女的身高資訊打造長高產品,聲稱使用後50天就能長高10公分。少女信以為真,花費7288元購買了30天的強效型產品。
為避免成為詐騙受害者,民眾在網路上購物時應謹慎查證賣家身分,並選擇有信譽的購物平台。同時,對於過於優惠的商品訊息,不可輕信,以免落入詐騙陷阱。
詐騙手法 | 受害者 | 商品 |
---|---|---|
誇大商品規格 | 青少年、長者 | iPhone 11、耳機 |
販售仿冒品 | 未成年人 | 長高產品 |
助長營養師詐騙:警覺假訊息,維護健康權益
助長營養師詐騙近年來層出不窮,這些不法分子利用民眾對健康與營養的關心,散佈似是而非的營養訊息,誘騙民眾購買昂貴的營養補充品或參加營養諮詢課程。
常見的助長營養師詐騙手法
手法 | 特徵 |
---|---|
使用聳動標題 | 誇大宣稱某些營養素或食品可以治癒慢性病或延緩衰老。 |
斷章取義的研究 | 引用研究片段或誤導性資訊,暗示特定營養素具有神奇的功效。 |
缺乏科學依據的建議 | 提供未經科學證實的營養建議或飲食計畫,聲稱可以改善健康。 |
利用名人或專家背書 | 引用名人或冒名頂替營養專家的證言,宣傳未經證實的產品或服務。 |
營造恐懼感 | 強調營養不足的嚴重後果,煽動民眾的恐慌情緒。 |
危害及影響
助長營養師詐騙不僅會造成消費者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可能延誤就醫或適當的營養治療。此外,錯誤的營養資訊會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影響民眾的整體健康狀況。
防範詐騙要訣
- 向合格的營養師諮詢營養建議。
- 對於過於聳動或宣稱神奇功效的營養訊息保持懷疑。
- 檢視訊息來源的信譽,避免轉傳未經證實的資訊。
- 尋求醫師或營養師的協助,避免自行攝取過多的營養補充品。
- 瞭解正確的營養知識,避免落入錯誤訊息的陷阱。
政府與社會的因應
政府應加強營養師執照的審查和管制,杜絕不法分子冒充營養師行騙。此外,學校教育應加強營養知識的宣導,培養民眾正確的營養觀念。
民間團體和媒體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揭露詐騙手法、傳播正確的營養資訊,提高大眾的警覺性。
透過完善的營養素養、嚴格的執法和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我們可以遏止助長營養師詐騙,保障民眾的健康權益。記住,正確的營養知識才是健康的基石。
延伸閲讀…
爆料公社公開版| 兒子(是未成年)被臉書詐騙,假冒自稱助長師
少女被推銷增高藥向母討錢付款揭詐騙-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