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聯與其用典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時常引用經典警句,卻鮮少探究其前後文脈。本文旨在探討十五句熟語的上句或下句,引領讀者領略其深奧意藴。
| 熟語 | 上句 | 下句 | 典故出處 |
|---|---|---|---|
| 探囊取物 | 易如反掌 | 不費吹灰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
| 吹灰之力 | 猶如探囊 | 若等閒事 | 《增廣賢文》 |
| 貞婦好色 | 君子愛財 | 納之有禮 | 取之有道 |
| 沒有五音 | 難正六律 | 無規不成方圓 | 《孟子.離婁章句上》 |
| 執子之手 | 生死契闊 | 與子偕老 | 《擊鼓》 |
| 曲徑通幽 | 直道可馳 | 山高月小 | 《後赤壁賦》 |
| 運籌帷幄 | 謀動千軍 | 決勝千里 | 《史記.高祖本紀》 |
| 水火相容 | 冰炭同器 | 《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 | |
| 春有百花 | 秋有明月 | 夏有涼風 | 冬有瑞雪 |
| 趴橋觀水 | 坐山觀鬥 | 《史記.張儀列傳》 |
「坐山觀虎鬥趴橋看水流」意思解析
「坐山觀虎鬥趴橋看水流」是一句諺語,比喻不參與爭鬥,而從旁觀看。通常用來形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成語構成
| 字 | 注音 | 意思 |
|---|---|---|
| 坐 | ㄗㄨㄛˋ | 安坐 |
| 山 | ㄕㄢ | 高地 |
| 觀 | ㄍㄨㄢ | 觀察 |
| 虎 | ㄏㄨˇ | 兇猛的動物 |
| 鬥 | ㄉㄡˋ | 爭鬥 |
| 趴 | ㄆㄚ | 匍匐 |
| 橋 | ㄑ|ㄠˊ | 通道 |
| 看 | ㄎㄢˋ | 觀看 |
| 水 | ㄕㄨㄟˇ | 液體 |
| 流 | ㄌ|ㄡˊ | 移動 |
成語出典
典故出自《宋史.卷三四二》,記載南宋大臣鄭清之語:「公不坐山觀虎鬥,趴橋看水流者乎?」
成語用法
例句:
- 公司兩派人馬爭權奪利,其他員工都採取「坐山觀虎鬥趴橋看水流」的態度。
- 王家和李家鬧糾紛,鄰居們都只遠觀,不介入,可謂「坐山觀虎鬥趴橋看水流」。
成語寓意
「坐山觀虎鬥趴橋看水流」傳達以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