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青瓦台破天荒開放!遊青瓦台看建築特色,來韓國打卡新地標

【青瓦】青瓦台破天荒開放!遊青瓦台看建築特色,來韓國打卡新地標

青瓦台:韓國的象徵性宮殿

青瓦台,作為韓國的歷史地標,見證了從1948年至2022年間韓國總統府的變遷,曾是國家至高權力的象徵。

青瓦 Play

過往更迭的殿名

青瓦台有著豐富的歷史,其名稱曾多次更迭。1426年,朝鮮王朝將其稱為景福宮後園,並興建了隆武堂等建築,作為國王親耕之地和科舉考場。日治時期(1927年),日本人在景福宮內新建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美國軍政廳將其作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更名為總統辦公與官邸,初期稱為「景武台」,後由尹潽善總統改名為「青瓦台」。

青瓦

韓戰的洗禮

1951年,韓國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青瓦台,導致中央廳內部火災。現存的青瓦台是盧泰愚總統時期重建的。金泳三總統於1993年拆除了朝鮮總督時期的舊館。為了防範來自北韓的威脅,進入青瓦台附近區域需進行安檢,民眾集會也僅限於光化門廣場。

總統府的遷移

2022年,韓國總統尹錫悦宣佈將總統辦公室遷至首爾龍山區的國防部大樓,並開放青瓦台。文在寅總統於2022年5月9日結束任期後,青瓦台結束了74年的總統府與官邸的使命,翌日,總統府遷往龍山區的韓國總統室。

青瓦台的時代意義

青瓦台不僅是韓國的歷史古蹟,也是韓國近代政治的縮影。它見證了韓國從動盪到穩定、從獨裁到民主化的歷程,成為韓國國家認同和凝聚力的重要標誌。

附錄:相關資訊

年份 事件
1426 建都漢城,稱景福宮後園
1927 日治時期,新設朝鮮總督官邸
1945 作為美軍軍政長官官邸
1948 大韓民國成立,更名為景武台
1951 韓戰,被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
1953 重建青瓦台
1993 拆除朝鮮總督舊館
2002 發生青瓦台事件
2022 總統府遷至龍山區
本日 青瓦台開放參觀

青瓦:傳統建築中的不朽守護者

青瓦,一種歷史悠久的建築材料,以其獨特的青藍色調和堅固耐用性而聞名。它在中國古建築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無數宮殿、寺廟和民宅提供保護和美觀。

青瓦的歷史

青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公元前206年 – 公元220年)。當時,工匠們使用釉料技術在陶器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光滑層,以此來製作出防水耐用的瓦片。到了唐朝(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青瓦的製作技術臻於成熟,成為宮殿和寺廟等重要建築的標誌性材料。

青瓦的製作

青瓦的製作是一個複雜而耗時的過程,需要數週的時間才能完成。以下是一些主要步驟:

步驟 説明
採泥 從含鐵和黏土的土壤中採集原料。
煉土 將原料碾碎並煉製成細緻的粉末。
制模 將粉末壓入模具中,形成瓦片的形狀。
乾燥 將瓦片放置在陽光下乾燥或在窯中完成人工乾燥。
施釉 將釉料調製成糊狀,並塗抹在瓦片表面。
燒製 將瓦片置入窯中,在高温下燒製。
冷卻 燒製後將瓦片取出,放置在陰涼處慢慢冷卻。

青瓦的優點

青瓦之所以成為傳統建築的理想材料,有以下幾個優點:

  • 防水性強:釉料層提供出色的防水性能,保護建築物免受雨水侵襲。
  • 耐候性高:青瓦能夠抵抗極端天氣條件,包括強風、暴雨和冰雹。
  • 防火性好:釉料層的不燃性使青瓦能夠承受火災的影響。
  • 耐久性強:質量好的青瓦可以使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
  • 美觀性高:青瓦的青藍色調既典雅又莊重,為建築物增添獨特的魅力。

青瓦的應用

青瓦主要用於屋頂覆蓋,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會用於牆壁、窗户和裝飾性元素。以下是青瓦在不同建築形式中的幾個應用案例:

  • 宮殿:紫禁城和故宮等宮殿以其大面積的青瓦屋頂而聞名,營造出一種威嚴肅穆的氣氛。
  • 寺廟:少林寺和大相國寺等寺廟的屋頂和牆壁上都大量使用了青瓦,增添了莊嚴神聖的氛圍。
  • 民宅:在江南地區的許多古鎮中,傳統民宅的屋頂都採用了青瓦,既美觀又實用。

青瓦的保護與傳承

隨著現代建築材料的興起,青瓦的傳統製作工藝面臨著逐漸失傳的危機。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有必要採取以下措施:

  • 記錄和研究:記錄青瓦的傳統製作技術和文化背景,為後代保留這些寶貴的知識。
  • 培養工匠:培養熟練的工匠,傳承青瓦的傳統技藝。
  • 鼓勵使用:在新建和修復建築中,適當地使用青瓦,保留傳統建築的風貌。

青瓦,作為傳統建築中的不朽守護者,見證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輝煌。通過保護和傳承其文化遺產,我們可以確保其青藍色調繼續點綴中國建築,為後代子孫呈現它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價值。

延伸閲讀…

韓國總統府青瓦台74年首度開放交通、建築特色、打卡 – KKday

青瓦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