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層效用比率與價格計算
摘要


樓層效用比率是反映不同樓層價值的指標,本文探討了其計算方法與實際應用。
樓層 | 基地持分 | 面積 (平方米) | 樓層別效用比 |
---|---|---|---|
1 | 1/5 | 400 | 0.8 |
2 | 1/5 | 450 | 0.9 |
3 | 1/5 | 500 | 1.0 |
4 | 1/5 | 550 | 1.1 |
5 | 1/5 | 600 | 1.2 |
樓層效用比率的計算
樓層效用比率可以根據最便宜或最貴樓層的單價計算,本文採用最便宜樓層單價作為基準,即 3,958 / 500 × 100% = 100%。
各層樓價格的計算
各層樓價格計算如下:
樓層 | 樓層別效用比 | 單價 (元/平方米) | 價格 (元) |
---|---|---|---|
1 | 0.8 | 3,958 / 0.8 | 3,166,400 |
2 | 0.9 | 3,958 / 0.9 | 3,562,222 |
3 | 1.0 | 3,958 | 3,958,000 |
4 | 1.1 | 3,958 / 1.1 | 4,353,818 |
5 | 1.2 | 3,958 / 1.2 | 4,750,654 |
結論
樓層效用比率是一個考慮樓層價值的實用意具,透過比較不同樓層的效用,可以合理估算其價格。
樓層效用比:影響建築物價值的關鍵因素
樓層效用比是建築物規劃和設計中的關鍵考慮因素,它衡量每層樓面的有效利用程度。
定義
樓層效用比定義為建築物每層樓面實際使用面積與總樓面面積之比。計算公式如下:
樓層效用比 = 建築物每層樓面實際使用面積 / 建築物總樓面面積
理想情況下,樓層效用比接近 1,表示每層樓面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實際上,樓層效用比通常在 0.6 到 0.8 之間,具體取決於建築物的類型、功能和設計。
建築物類型 | 樓層效用比範圍 |
---|---|
辦公大樓 | 0.65 – 0.75 |
住宅大樓 | 0.60 – 0.70 |
商場 | 0.50 – 0.60 |
學校 | 0.55 – 0.65 |
影響因素
影響樓層效用比的因素包括:
- 核心面積:包括電梯間、樓梯間和衞生間等建築核心設施。核心面積越大,樓層效用比越低。
- 牆厚度:牆壁較厚會減少建築物的淨面積,降低樓層效用比。
- 柱子的位置:柱子會阻礙空間的使用,減少樓層效用比。
- 層高:層高較高會增加建築物的總樓面面積,但不會顯著增加使用面積,從而降低樓層效用比。
優化樓層效用比
以下策略有助於優化樓層效用比:
- 減少核心面積:通過使用高效電梯系統、緊湊樓梯間和共用衞生間設施來減少核心面積。
- 優化牆厚度:根據結構要求和防火規範優化牆厚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
- 巧妙放置柱子:將柱子放置在樓層邊緣或角落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對樓層使用的影響。
- 合理調整層高:考慮成本和建築功能,合理調整層高以平衡總樓面面積和實際使用面積。
影響
樓層效用比影響建築物的各個方面,包括:
延伸閲讀…
樓層別效用比率 – 大家之Good Partner
該區分所有建物之地價分配率
- 建築成本:樓層效用比較高的建築物可以減少總樓面面積,從而降低建築成本。
- 租金收入:樓層效用比較高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多的可出租面積,從而增加租金收入。
- 空間效率:樓層效用比較高的建築物提供更有效的空間利用,讓用户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開展更多活動。
- 建築美觀:樓層效用比較高的建築物往往具有更流暢和更現代的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