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曜記日法:中國與日本的七曜之名
[中國古時把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稱為七曜,故後來將這七個星體的名稱分配一週中的七天時,便把這七天分別稱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
公元二世紀,中國曾出現「七曜曆」,但內容是否包含「七曜記日法」仍有待考究。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從中亞將「七曜記日法」傳入中國,但由於中國曆法著重旬(十日)和朔望(十五日)的記日方式,七日記日法並未廣泛普及。


反觀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卻沿用了七曜之名來分別稱呼一星期的七天。在日曆上,日曜日通常排在月曜日之前,與一般人的一到七順序不符。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將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週,稱為「七曜」。七曜論中,太陽為首,為萬物之始,自然置於最前。
後世日本多採用由日曜日至土曜日的一週計算方法,而中國在改良曆法時,為簡明實用,採用「星期一」至「星期六」的順序,並將「星期七」改為「星期日」以避免與西方「禮拜日」和日本「日曜日」混淆。
中國 | 日本 |
---|---|
日曜日 | 日曜日 |
月曜日 | 月曜日 |
火曜日 | 火曜日 |
水曜日 | 水曜日 |
木曜日 | 木曜日 |
金曜日 | 金曜日 |
土曜日 | 土曜日 |
日本日曆:金木水火土
日本日曆借用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以”干支”與”星期”搭配,形成一套獨特的日曆系統。其中,”干支”由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而成,形成六十個不同的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天干 | 地支 | 六十甲子 |
---|---|---|
甲 | 子 | 甲子 |
乙 | 醜 | 乙丑 |
丙 | 寅 | 丙寅 |
丁 | 卯 | 丁卯 |
戊 | 辰 | 戊辰 |
己 | 巳 | 己巳 |
庚 | 午 | 庚午 |
辛 | 未 | 辛未 |
壬 | 申 | 壬申 |
癸 | 酉 | 癸酉 |
日本的星期與西方不同,採用”金木水火土”的順序,即:
星期 | 日本日曆 |
---|---|
星期一 | 金曜日 |
星期二 | 土曜日 |
星期三 | 日曜日 |
星期四 | 月曜日 |
星期五 | 火曜日 |
星期六 | 水曜日 |
星期日 | 木曜日 |
例如:2023年3月8日,按照日本日曆為”癸卯年三月三日辛酉”,其中:”癸卯”為六十甲子中的第五十八個組合,表示該年為癸卯年;”三月”為農曆三月;”三日”為農曆初三日;”辛酉”為星期六。
日本日曆不僅用於紀年,也廣泛應用於傳統占卜、擇日良辰等方面。例如:
- 吉日選定:日本人認為某些日期特別吉祥,適合舉行婚禮、開幕儀式等重要活動。
- 凶日避開:日本人也相信某些日期不吉利,不宜舉行重要活動。
- 姓名占卜:一些日本人會根據自己的出生日期推算”干支”,作為取名的依據。
日本日曆融合了中國文化與日本傳統,成為日本獨特的時間計量體系。它不僅影響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也豐富了日本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