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三皇穴:[天皇穴、地皇穴、人皇穴]
[如果您有興趣深入瞭解董氏針灸的穴位詳解,歡迎關注我的平台;若本文對您及其親友有所助益,請分享給他們,讓更多人受惠。如果你們想要學習董氏針灸的精髓,學會靈活運用穴位,歡迎私訊我,教授你掌握董氏針灸之術。我是董氏針灸的段醫師,期待與大家在下回課程中相見!]
天王穴、地皇穴、人皇穴並稱「下三皇」。它們與天皇副穴一起又被稱為「下三皇」,具有疏通腎臟、強健背部的功效,是改善腎虧、腎臟炎和糖尿病的良穴。搭配「上三黃」、「三重」、「駟馬穴」,以及尾椎或食指異色點放血,可獲得更佳療效。


穴位位置與作用
天皇穴位於脛骨內側前緣,內踝骨上緣三寸五分處,相當於三陰交穴上方五分。此穴被稱為「下三皇」,意指其具有重要性與權威性。由於北方五行屬水,與腎臟相應,所以此穴主治一切與腎臟相關的疾病,包括生殖系統、泌尿系統以及胃食道問題。
臨牀應用
-
胃食道疾病:天皇穴搭配「通山」、「通關」、「通天」穴,並艾灸「五花穴」,可有效緩解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反胃(倒食症)和呃逆等症狀。
-
腎臟保健:天皇穴作為董氏針灸中著名的補腎壯陽穴位,長期搭配「三黃」穴位施針,可以調補元氣,增強體質。
-
美容針灸:天皇穴搭配「上三黃」、「駟馬穴」、「靈骨穴」等,對於改善面部肌膚,具有顯著的美容效果。
相關穴位
穴位 | 位置 | 功效 |
---|---|---|
天皇穴 | 脛骨內側前緣,內踝骨上緣三寸五分處 | 改善腎臟疾病,調理胃食道問題 |
地皇穴 | 足內踝前下方,距跟腱內側一寸 | 疏通腎氣,調理濕熱 |
人皇穴 | 足內踝後方,承山穴上方一寸 | 強健腰膝,改善經絡不通 |
上三黃 | 天樞穴旁開二寸,命門穴旁開一寸半 | 補腎壯陽,調和氣血 |
三重 | 委中穴後方,膝蓋窩正中 | 疏通經絡,強健筋骨 |
駟馬穴 | 委中穴直上三寸,股二頭肌外側 | 活血化瘀,強健筋骨 |
靈骨穴 | 鼻孔兩側外緣,與瞳孔平齊 | 提升面部肌膚,改善面部浮腫 |
三皇穴位置:穴道認識與治療功效
三皇穴位置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一個穴位,位於足底中央凹陷處,距昆侖穴約一寸,太溪穴約兩寸。具清熱降火、滋陰補腎、安神定志等功效。
三皇穴位置與取穴方法
項目 | 説明 |
---|---|
別名 | 三皇子、太谿泉 |
所屬經絡 | 足少陰腎經 |
位置 | 足底中央凹陷處,距昆侖穴約一寸,太溪穴約兩寸。 |
取穴方法 | 取坐位,赤足,將拇指向內勾,腳趾緊貼地面,凹陷處即為三皇穴。 |
三皇穴治療功效
三皇穴主治疾病包括:
- 頭痛
- 眩暈
- 腰痛
- 足跟痛
- 失眠
- 心煩意亂
三皇穴按摩手法
按摩三皇穴時,可用拇指點壓或揉按,每次約1-2分鐘,每日1-2次。按摩時宜輕柔緩慢,並注意穴位衞生。
三皇穴配伍穴位
三皇穴常與以下穴位配伍使用:
- 太溪穴:強腎滋陰,改善腰膝痠軟。
- 腎俞穴:補腎益氣,改善頭暈目眩。
- 湧泉穴:湧泉固腎,改善失眠多夢。
三皇穴禁忌
- 孕婦及經期女性禁按壓三皇穴。
- 穴位有損傷或化膿者禁按壓。
- 按摩力道不宜過重,以免造成組織損傷。
注意事項
三皇穴按摩雖有助於緩解症狀,但仍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治療,以確保安全有效。
延伸閲讀…
董氏針灸林正泰微課堂分享之下三皇穴
董氏奇穴史繼霞董針下三皇腎關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