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傳統文化中,陰陽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論是道教廟宇或佛教寺院,神像前幾乎都備有一對或數對陰陽杯。這些陰陽杯也被稱為「跋杯/博杯」,通常由竹製成,大小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民間信仰中,尺寸特殊的陰陽杯須請示神明同意,而大型陰陽杯則通常放置於紙錢上使用,用於廟方人員探詢重要事務。
筊杯的尺寸及用途
尺寸
筊杯的尺寸通常以手掌能握住為準,但也有特製的大型筊杯。在傳統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需經神明同意方可使用。


用途
大型筊杯通常放置在紙錢上,雙手握住紙錢,將筊杯拋出。此方式用於廟方人員詢問重大事務,如慶典時程、儀式事宜等。
使用範圍
在閩南和部分華人地區,道教廟宇的神像前多放置一到數對筊杯;部分佛教寺院也備有筊杯。民間信仰中,許多地區的求籤儀式需要擲筊確認。
名稱與別稱
「筊杯」簡稱「杯」,故閩南語稱之為「跋杯/博杯」(白話字:poa̍h-poe,台羅:pua̍h-pue)。筊杯不僅用於廟宇,家中供奉神明或祖先神主者,也常備有筊杯。
特色 | 用途 |
特製大型筊杯 | 廟方人員詢問重大事務 |
放置在紙錢上擲筊 | 尋求神明同意 |
閩南語別稱「跋杯/博杯」 | 通稱「杯」 |
筊杯不僅是廟宇中的神聖器具,在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反映了民間信仰的虔誠,也承載著人們寄託的願望與尋求神明的指引。
在傳統中醫中,陰陽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象徵著宇宙中對立力量的平衡和和諧。這個杯子由兩個相互嵌合的半圓形組成,代表陰陽二氣,即陰(消極、寒冷、安靜)和陽(積極、温暖、運動)。
陰陽理論的基礎
陰陽理論是中醫的基本原則之一,認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包含著這兩種對立力量。這兩種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著世界的平衡。當陰陽失衡時,疾病就會產生。陰陽杯旨在通過調整身體內的陰陽平衡來促進健康。
陰陽杯的形狀與象徵
陰陽杯的圓形代表宇宙的無限性。兩個半圓形的嵌合象徵著陰陽的相互依存和轉化。在杯子的中央有一個小孔,稱為「太極」,代表宇宙的原始能量或生命力。當杯中盛滿液體時,陰陽會在杯中流動,象徵著身體內能量的循環。
陰陽杯的用途
陰陽杯傳統上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它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使用:
- 調理陰陽平衡:通過飲用盛在陰陽杯中的藥物或草藥茶,可以調整身體內的陰陽平衡,從而改善整體健康。
- 促進氣血循環:陰陽杯的形狀有利於氣血在身體中的流通,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和增強免疫力。
- 平衡情緒:陰陽杯也被認為可以平衡情緒,緩解壓力和焦慮。
現代科學對陰陽杯的研究
近年來,現代科學也開始研究陰陽杯的治療效果。一些研究表明,陰陽杯可以通過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從而改善健康。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充分瞭解這種古老器具的機制。
結論
陰陽杯是中華古代智慧的象徵,它代表著對立力量的平衡與和諧。這種古老的器具在傳統中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儘管現代科學仍在探索其機制,但陰陽杯的治療效果仍然受到中醫從業者和患者的重視。
延伸閲讀…
擲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op 500件聖盃聖卦陰陽杯- 2024年1月更新 – 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