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日子,稱「浴佛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
紀唸日期,漢傳佛教訂為農曆四月初八。日本佛教原傳承中國漢傳佛教,但明治維新後改為公曆四月八日。台灣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政府母親節同時定為「國定佛誕節」(公曆五月第二個星期天)。
浴佛節由來是源自於2600多年前迦毗羅衞國王后摩耶夫人,藍毗尼花園無憂樹下誕下了悉達多太子,後來出家成道佛陀。太子誕生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説道:「天上天下,我獨尊。」意思是説,祂過三阿僧祇劫修行,即人間成佛,所以不論人間或天上,沒有勝過祂人了。有兩股水天瀉下,沐浴王子身上。後來,佛教徒每年慶祝佛陀誕辰沿用此例舉行浴佛儀式,藉此感恩佛陀,讓自己能夠接觸佛法、修行佛法。[1]
藏傳佛教裏,佛誕藏曆四月初七,同月十五日為佛陀成道涅槃日。
南傳佛教,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涅槃是同一日,稱衞塞節,日期為印度曆法吠舍佉月後半第十五日,是泰國曆六月十五日(約在西曆五月),應華人農曆四月十五日。例如2014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衞塞節定於5月13日(農曆四月十五)。北傳佛教稱四月十五日為「佛吉祥日」或「佛顯日」,認為釋迦佛出生七日時顯示祥瑞,且佛母親摩耶夫人生天,而天龍八部奔來供養佛祖、緬懷佛母,屬於佛誕餘緒,佛誕合併慶祝,而獨立慶祝。
釋迦牟尼佛誕生南尼泊爾毗尼,淨飯王之太子,傳説天有九條龍吐出清水為太子洗浴。因為這個典故,有了慶祝內容:一説要香水沐浴佛身,所以佛誕節又名「浴佛節」。後代信徒們尊為釋迦牟尼佛。信徒以來,當天佛教寺院會舉行串盛大浴佛儀式、慶祝活動,祈求佛陀福澤社會,消弭災難,以及禮請法師開壇説法,講説法。佛教徒會這一天回顧和學習佛陀教導。
今日華人地區,常會引入民俗節慶習慣,如舞龍舞獅、大神尪、八家各種陣頭,張燈掛彩,燃放炮竹。
慶祝佛誕節地區包括中國、蒙古、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地。歷史上,於各地曆法轉換,佛經以及流傳到地域形成傳統,可能公曆日期上差距甚。
大部份北傳佛教地區,多少受到中國影響。於中國而言,尼泊爾、印度曆法佛誕日二月初八[2][3],應至華人農曆四月初八[4]。日本朝鮮半島佛誕節可説源於中國佛教,基本上沿用了四月初八説法。《長阿含經》,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滅度同一日[2]。若《薩婆多律論》,則佛陀誕生和成道是同日,佛滅和轉法輪是同日[3]。
南宋時代編纂《叢林校定總要》「二月十五日佛涅槃[5][6]。四月八日佛生辰[7]。十二月八日(臘八節)佛成道[8]」,是取自曆法和説法,造成日期變得。
延伸閱讀…
南傳佛教誕與滅日(衞塞節)是華人農曆四月十五日。《説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佛誕日薜舍佉月(梵語:Vaiśākha)月圓日[9],亦和衞塞節是同日。漢傳佛教稱此日「佛顯日」或「佛吉祥日」,本日顯示種種祥瑞,而天龍八部奔來聚會,供養佛祖,且佛母親摩耶夫人此日昇天,故有佛教團體此日母親節慶祝,或者四月初八佛誕日一併舉行摩耶夫人昇天紀念慶典。
中國古時,佛誕是節日,慶祝者包括儒生。宋代詩人尹煥曾批評儒生知道佛誕,沒人知道孔子誕辰日:「今四月八日,浮屠氏盛為香花供。問,曰佛生日。吾徒衣逢掖衣者,衣大帶者,問孔聖生日,則愕眙左右顧,莫知所以,非闕歟?」
信眾會到佛寺,參與浴佛、獻花、獻果、供僧、供舍利、演戲節目。有些地方傳統會佛像請到街上巡幸,置於大象上,或以花車乘載。寺院會開放讓信徒進入炷、禮拜佛像、供養僧眾。
今日華人地區,常會引入民俗節慶習慣,如舞龍舞獅、大神尪、八家各種陣頭,張燈掛彩,燃放炮竹。
延伸閱讀…
現時中國大陸,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大多數漢傳佛教寺院會舉行浴佛法會(龍華會)。
在台灣,佛教寺院及佛教徒會依慣例於農曆四月初八前後舉行紀念及浴佛典禮。經佛教人士民眾發起連署設「國定佛誕節」[10],199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國定紀念日」中正式納入佛陀誕辰紀念日,日期農曆四月八日,由有關機關、團體舉行紀念活動[11]。一些團體(例如佛光山、慈濟基金會[12])會「母親節」(五月第二個星期日)合併慶祝[13][14][15][16]。
👉 人會佛誕期間吃素,香港有齋菜館,但今年誕不妨試試新口味。位於中環大館餐廳有提供素食選擇,金菇素苗餃、豉油王炒素牛腸粉、焗素蟹餅,來一餐時尚素食宴會是選擇。
視乎你僱主簽訂聘用合約,如果你放是勞工假,《僱傭條例》,佛誕並包括 12 日勞工假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