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豳老師國學玄空風水創始人、中國國學院國學風水導師,中國國學風水協會會長,香港國學風水學院 院長,廣州弘基福泰文化用品有限公司顧問。
風水學、本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方法,叫地相、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方法及原則。是選擇地方一門學問。
風水一詞見於晉朝郭璞:“氣乘風散,界水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使有止,故謂風水。”
風水歷史,古代,風水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一個因素。有許多風水相關文獻保留下來。文獻中可知,古代風水多用作城鎮及村落選址、有宮殿建設,後來發展尋找喪葬地形。
“篤公劉,既溥既。既景乃岡,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這是《詩經》裏一章,說是周人先祖公劉相土嘗水,觀察山川陰陽向背,選擇居外營建住房,和軍民一起治理田地,種植莊稼。山坡上建築櫛次鄰枇,田野豐收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田園風光。這說明周代有了相土嘗水有及實際用途方案。
史記「樗裏子甘列傳」記載了樗裏子(嚴君疾)利用觀察風水地理預測未來事蹟。樗裏子即秦孝公子,秦惠文王弟嬴疾,於封於道,故稱嚴君疾,是戰國時代秦國軍事家和政治家,史記記載,嚴君疾晚年時候,他自擇墓地,說「後百歲,是當有天子宮來夾我墓 」。他卒後百歲,劉邦建立漢朝,於渭南建宮殿,其中長樂宮其墓之東,未央宮其西,印證了嚴君疾預言。於是後世堪輿家奉嚴君疾相地術正宗。
漢代形成了臨場校察地理風水理論。風水作為一個研究物件,從民俗學及建築學角度有研究價值。
風水秦漢時開始民間方術聯繫起來,和五術命、蔔、有所關聯,說基本構成源自《經》卦象,分為看門井灶陽宅相法看陰宅相法現稱玄學術數民間信仰。其主要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
唐、宋後,學派太極圖出現以來,風水術數、民間信仰密不可分。
「民間信仰風水術」主要理論建基於傳統陰陽學說。他們借用中國哲學思想周易這儒家經典著作,加上道(主張形神合一,形,形養神)、釋(主張因果報應和輪回思想)、巫(主張神靈人運影響)、占星(主張星宿人影響),促進了風水發展。
延伸閱讀…
天地生萬物,即人和一切生命體是天地交互作用產物。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原始狀態,兩儀即天地,四象即四季氣象;稱太陽(長日照—如夏季),太陰(日照—如冬季)、少陽、陰,八卦即八個方位,源自樸素經哲理,即宇宙萬事萬物,資訊同源,程式,節奏相應。即宇宙統一場。這天地人合一。
,風水理論主要是玄學陰陽消長理論,配合天(宇宙、太陽)地(地球、地理環境)及人(人居所、蔔葬地)與時(天地元運盛衰、萬物生老病死),可惜後來方士地配上五行干支術數各種所謂克應,形成了祈求達致一門民間信仰。
陽宅風水生人居住所或辦公廳舍為目標風水選擇,房舍之外,需一併留意選擇要件包括屋外街道與排水、門位、屋內動線、神位擺放、廚灶位置、辦公座位。泛指三層樓以上建築物內單位堪察,稱陽宅風水。地理因數而有部份例外,其中牽涉陰宅高深風水原理。陽宅風水關係一戶人興衰。
陰宅風水去世親人埋葬地點目標風水選擇,選擇要領包括山脈走向(來龍)、水流、穴位、埋棺,而且需要嚴格擇日以配合先人後人八字,以及天上星宿、地下巒頭和有穴場一切事物因數。當中竅秘人是不能知曉,絕大部份古至於均是由地師口傳親授予其入室弟子,即使是父子關係有正式拜門不可傳。陰宅風水是有著可影響一族人以及其子孫興衰力量。只有懂得勘察陰宅風水士,會視為是風水師、勘輿學家或是「地師」。
延伸閱讀…
雖然中國風水理論核心是「天地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剋」、「陰陽」,但中國風水歲月中形成許多派別,傳至後世分兩大派理論,彼此並相悖。歷史上風水家是同時形勢理氣兩派理論,並融會貫通使用。
源自江西,稱巒頭派,巒山派,形法派或江西派,分為大巒頭小巒頭。
理氣派主張“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應天地”。主要理論來自
論及“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相生相剋”。注重方位朝向和布居,主要操作方法是元運,選擇房屋最佳定位以及屋內動線。形法、理法、日法、符鎮法是確定城市選址,建房,裝潢基本方法。
主要術數
理氣派理論分歧,傳至唐宋之後分為數個派別,如:三合派、九星派、玄空三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