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獲知山前村有一座明朝一品興寧侯楊公古墳,住賢庵盧同學說山前有一廢棄戰車營區他去探險,這裡有許多宗親,我進入這個村莊,趁返鄉,4月8日下午搭乘3號公車,吳厝下車,路旁藥井村住戶問路,告知環島西路島走,一段斜坡到,我進入山前,出來是山前。
資料得知:山前村因石獅山之前而得名,石獅山又名山前山、睏牛山,後浦保古賢保界山。
走進山前村,村落,有許多空屋,遇到一位住門牌1號阿龍,我問加成老家何處,旁邊有一位婦人問我住那裡,同村秋土兄長女秀雲,她先生叫李民國,和阿龍本名李敏龍是堂兄弟,阿龍工作是臨終禮儀諮詢、拾金、骨罐、葬儀、百貨石材。他說山前是李氏開基,許氏後浦遷入。他說山前李氏來後山前,當初來到這裡是看顧祖墳,其祖墳小西門附近,繁衍有四百年,阿龍說金門李氏若住山頂是看顧祖墳,秀雲姪女告訴我後湖會元祖夫人顏氏墳墓她家菜園旁,會元祖墳墓後面,我無意中發現會元祖及仳塋。
山前是風水寶地,當年鄭經家鄕祖墳遷到山前。住戶李姓,其次是許氏–珠浦東菊派,目前許多許氏宗親搬到山前。
阿龍誇張說會元夫人顔氏塋是,是佔墓地,其講法存疑。
說古代風水師要養一軰子,一生只能看一個風水,阿龍說風水寶地會使當地寸草不生,附近無法住人。說早年節來掃墓有樂隊,發包子,十分閙,昨天掃墓放音樂帶,復往日氣派。屋前有一許氏墳只是石塊,會元祖妣之前方,說是橋頭許氏祖墳。
我問一品候楊公古墳何處,阿龍指著他家前面,靠近路邊,他說該墓地係開腹作,周圍,居中墓碑屹立,發現碑文字句:
「皇明 誥封貞度一品夫人洪氏壽域」,
左邊「勅授進文階一品興寧侯楊公」,右邊「誥封光祿夫人興寧侯元配樊氏」。
這位興寧侯是人大家說法不一,有一說是鄭芝龍部下招撫授以官位,傳說夫人倭寇所殺,阿龍說楊氏宗每年來掛紙,範圍無限擴大,聽前人說楊公喜歡看戱,於是一班戱班全部賠葬,每年節楊氏宗親來掛紙回去會有死人,鄉間傳言,一聽。
石氏中山公祠位於黃陂鎮陶古村。明朝洪武年間,興寧石氏始祖惠州遷居陶古村。中山公祠興寧石氏五世祖創建,有五百年歷史。五世祖名介夫,號中山,故稱“中山公祠”。該屋坐北向南,大門南偏東40度,鐵山嶂遙遙相望,橢圓形圍龍屋。其平面呈規則橢圓形,形似螃蟹,地人稱其“螃蟹屋”。中間大門比喻為螃蟹嘴巴,兩側小門螃蟹眼睛,十分形象逼真。
有人說「楊公要退不退,會元要進不進」,進前三宰相,後退萬年丁。
金印兄說:『「會元風水見得中。」 乃澤聽先人說:「會元風水小利不用大利。」許家有其智慧。風水說,聽。
21日和志聰去烈嶼回程兩人訪山前,他說這裡駐戰車,他幼時到山前村看電影,村內有一家李姓民宿,屋主是新加坡華僑,是管家張先生外甥,去年完工,維修費二百四十萬。遇到31年次李康義和他女兒台灣回來,他97歲老母聰目明,老婦人說她婆婆叫許治,後湖村乃尚姑姑,她本人姓蔡,安岐人,她母親是後湖嘉牛妹妹 (金標祖父),和許家有血脈關係,老婦人說當年軍隊要會元祖孺人顏氏處挖垃圾場,李家通報後湖許氏族人,全力阻止祖妣顏氏塋得以保留下來,李康義說會元墳前原有二根圓形石柱(於前方武將楊公墓方形石柱),石柱軍方破壞掉,李老先生指著會元祖墳右邊水溝保留段,隱藏草莽之中。
圍龍屋是梅州客家民居具特色建築形式。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是中國圍龍屋鄉,全市有圍龍屋4000餘座。其中有100餘座評為梅州市和興寧市特色古民居,建築年代百年以上。 2009年,筆者參加了興寧古民居調查,走遍了各個鄉鎮。 2011年初,興寧市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申報“中國圍龍屋鄉”稱號;同年10月底,中國文藝家協會、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單位專家、教授組成考評組,到興寧實地考察,興寧市保護開發利用圍龍屋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了興寧市申報;11月6日,中國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興寧市“中國圍龍屋鄉”。
興寧最古老圍龍屋街道辦東昇圍(俗稱九廳十八井)是興寧十大古民居之一,建於南宋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了。開基始祖小九公,名君恣,字盛齡,生於宋理宗景定辛酉年(1261),原籍福建汀州,任循州學,世稱循州公。他任滿回鄉時,路興寧,見路曠人稀,沃野平疇,築室於城東,號豫章堂,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有三堂六橫一圍龍,9廳、18天井、190間房。
到了明清時期,遷徙到興寧客家人多,圍龍屋密,而且建築結構完善,文化內涵日臻。建築形式主要有半月形圍龍屋和正方形棋盤樓、四角樓。建築規模有兩堂兩橫、三堂兩橫、三堂四橫、三堂六橫、四堂四橫。
延伸閱讀…
○聚族而居,和諧安定○
客家人歷史上五次遷徙,戰亂逃亡造成。他們渴望安定和諧,因此到了客地,家族抱團取暖。他們選擇新居地,講究風水,祈求;建築房屋,注重防護功能,多建築封閉、功能齊全圍屋。背山面水、坐北向南是最佳選擇。屋內掘井、池內引水是防患未然。客家四角樓圍屋四角有自衛帶槍眼碉樓,有還建了瞭望台。
圍屋主體建築沿中軸線構建。建築單體橫屋、堂屋、圍屋、化胎、禾坪、池塘基本建築元素構成。進大門後是下堂,面積,用以招呼來客;中間是天井和中堂,天井左右是供客人品茶休憩花廳,有花木金魚壁畫供人欣賞。中堂是家族聚會或辦紅白喜事宴客大廳,面積,有雕刻屏風、頂樑柱和工字梁,柱上有楹聯,樑上有雕刻,正面懸掛姓氏堂號匾額。穿過中堂,跨過天井,供奉祖先牌位上堂了。牌位兩側有聯,正面有案桌、香爐。出上堂背後小門,半月形花頭腦,鵝卵石或青磚鋪地,地面拱,象徵孕婦肚子,所以叫化胎。化胎下面鑲嵌刻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石,“土”字居中線位置。這裡陽光,可晾曬衣物,可聊天賞月。化胎周圍是一圈或數圈半月形圍屋,多用作住房,是龍廳,懸掛祖先畫像。屋後是風水林,屋前是曬穀坪(禾坪)和半月形池塘。整個圍屋組成一個圓形。向下俯瞰,呈現外圓內方。大門兩側,是左右對稱小門,小門,圍屋房子多。興寧圍屋像泥陂鎮進士第,多8橫,有房子300間,可居住千人,號稱興寧圍龍屋。圍屋左側,建有一橫書院,6房人各佔一間小書院,子弟讀書不用出去,叫肥水不流外人田,總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
圍屋圈數,屬福興街道辦黃畿村黃屋。有三堂四橫七圍,佔地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屋前禾坪1000平方米,半月形池塘有5畝多。圍屋左右建有文、武學校和私塾各一間。屋後背靠鬱鬱蔥蔥神光山,山水相映,清幽。電影《客家女》到此地取景拍攝。
坐落於羅崗鎮柿子坪村善述圍,始建於1884年,一共建了13年。佔地面積7157平方米,是方方正正四角樓。屋宇四堂四橫,屋內有住房350多間,大小客廳20個,天井25個。四周圍牆全用沙石、石灰夯實,大門檀木做成,門窗框架、柱子、台階花崗石雕刻而成,四個樓角聳立,像四個碉堡守護圍屋安全,可以說是興寧現存質量古民居。
客家人選擇有山有水地方建圍龍屋,是客家先民崇尚,追求“天人合一”,堅持儒家“耕讀傳家”體現。每家屋後栽子孫樹,一是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像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葉塘磐安圍,依山而建,屋前500米範圍看不到房屋,是田疇和小溪流水。屋後樹木蔥蘢,流水山間流下,可供飲用。,這裡老人願離開老屋,是我看到環境、空氣地方。
石氏中山公祠位於黃陂鎮陶古村。明朝洪武年間,興寧石氏始祖惠州遷居陶古村。中山公祠興寧石氏五世祖創建,有五百年歷史。五世祖名介夫,號中山,故稱“中山公祠”。該屋坐北向南,大門南偏東40度,鐵山嶂遙遙相望,橢圓形圍龍屋。其平面呈規則橢圓形,形似螃蟹,地人稱其“螃蟹屋”。中間大門比喻為螃蟹嘴巴,兩側小門螃蟹眼睛,十分形象逼真。
延伸閱讀…
中山公祠具建築特色。屋後馬祖嶂,屋前一口半月形池塘外,周圍尚有大小不一五口池塘。房屋背靠“龍脈”,前有螃蟹遨遊水,符合“依山傍水”風水學說。房屋結構三堂兩橫一圍龍,前有禾坪,後有花頭腦,共有房子75間。整個圍屋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中廳有8根花崗岩圓形石柱,稱“八柱落地”,顯得十分。中廳上方懸掛“母節子孝”木匾,落款“正德十四年歲次己卯孟冬月吉立”,是時任興寧縣令祝枝山於1519年表彰石介夫母子所書,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上廳設神龕。傳說圍屋創建人石介夫劉氏18歲時遺腹子,劉氏守節自勵,教子成才。其後代讀書傳家,多有才子:石娥嘯,清康熙二十三年舉人,著有《靜山堂類書》《山匡廬詩文鈔》。其父石詠竹,號隨園,生於明朝末年,著有《菜根譚注》《隨園文集》《隨園文札》《隨園類書》。中山公祠傳下許多堂聯、祠聯,有內涵作,如:
“莫謂錦堂,男畏耕,女畏織,終需落下品;雲茅屋無公卿,士勞心,農勞力,殷勤出人才。”
“昔日三廩九秀罕貴,翰林欽賜誇耀;今朝萬紫千紅見多不奇,玉樹花開聞香。”
客家人創業,耕讀傳家精神躍然紙上。
徜徉古老圍龍屋中,你可以領略客家文化。不論是書法、繪畫,還是雕刻,有精品值得欣賞。善述圍,所有石柱上雕刻楹聯和壁畫,破壞,為整座圍屋增添古色古香韻味。中廳牆壁上,有文天祥手書大字“忠孝廉節”。原本文天祥駐兵興寧時,是書寫興城西郊朝天圍,後來破壞。但發現潮州臨摹四個字保留,那裡臨摹過來。
寧新佛嶺村李和美圍龍屋(稱資政第),上廳掛有陳壽春書寫“肯構肯堂”橫匾,中廳和大門掛有“敦本堂”“資政第”匾額,斗門“祥迎紫氣”石刻大字為客家書法家胡曦書。寧新文星村塔下胡屋,保存胡曦書寫大字和楹聯,有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福興五里村瑞徵圍題寫屋名,保存下來,成為文物。刁坊鎮周興村棣華圍,建成於1922年,有三堂四橫一圍龍,圍屋中間有一棟2層走馬樓,稱“枕頭槓”,圍屋左右兩側有斗門,門額有石刻“棣華圍”三字,為清朝翰林劉國明書。
清前期遷移到珠三角以西“客家人”,咸豐、同治年間土客爭中,其報復手段之一是“侵祖山”,破壞當地土著風水。此類事件歷史典籍中見。
,土著不是吃素,同樣手法報復客家人。雙方民間社會禁忌方法報復方,這是鹹、同年間土客爭原因之一。客家是篤信風水後到民系,其陰陽二宅建築無滲透著防禦理念和風水理念。要生存,他們鬥呀!比如說興寧是客家地區,圍龍屋是客家地區建築典範,有風水意味。但是到了現代,發展中新事物會傳統產生衝擊破壞。風水學地劃為迷信,有人風水理由保護環境啦。本圖所示村子風水破,後山玄武位,一條大路劈開了,可惜呀!
林彪出生湖北省黃州市回龍鎮林家大灣。關於回龍鎮和包圍林家大灣白羊山,有著傳說。地人世代相傳,回龍山原名棗兒刺嶺,有九條觸犯天條小龍東海龍王囚禁此嶺巨石之下。龍王有言:只有嶺上鐵樹開花,九龍才能得返東海。終於嶺上鐵樹開花,九龍返回東海。但其中龍思念棗兒刺嶺,返回定居,此後,棗刺兒嶺稱爲回龍山。回龍山上常有祥雲瑞氣雲霧盤繞,仙氣。回龍鎮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