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所傳風水咒】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的臨別教言 |寶生百法之阿底峽尊者所傳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彩唐 |

【阿底峽尊者所傳風水咒】菩提道燈論 |阿底峽尊者的臨別教言 |寶生百法之阿底峽尊者所傳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彩唐 |

今天課程,時間會有點長,內容有點多,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而且,今天課程會提到很多地名和人名,這些名字大家以前可能聽說過,或者不是很熟悉,有可能會聽得有點。但這沒有辦法,什麼呢?因為這裡提到很多人物,後來整個藏傳佛教及各宗派裡面,成為首屈一指上師。雖然故事裡聽起來有點像是路人甲感覺,但是實際上,人家各個是響噹噹大人物。因此,我想大家這裡能多瞭解一點,是有。

回顧一下上堂課內容,講了阿底峽尊者印度學習和修行經歷,後來強丘沃邀請之下,來到了藏地,阿里地區弘揚佛法。後來,仲敦巴前來拜訪覺沃傑,成為了他上座弟子。另外,納措譯師印度僧人面前發毒誓,「三年後,會護送尊者返回印度」,眼看三年期滿了,所以覺沃傑計畫,啟程離開藏地。但是於戰亂原因,一行人到了邊境時候,沒有辦法繼續前行,之下只能掉頭往回走,回到藏地避難。

印度人說明,覺沃傑沒能及時返回印度情況,覺沃傑和納措譯師,合寫了一封信,寄回印度。同時,寄了一部尊者親筆寫《菩提道燈論》。那印度人看了《菩提道燈論》和書信後,對《菩提道燈論》高度讚揚,表示同意尊者可以藏地多停留一段時間,同時,他們請覺沃傑撰寫一部有關《菩提道燈論》注釋。

於是,覺沃傑一行人這樣回到了藏地,來到阿里芒域地區。他們那裡停留了差不多一年多時間,建立了一座叫做「白色寺」寺院。

這裡來瞭解一下藏地地理畫分,這樣話大家阿底峽尊者當時行走路線,能夠有個概念。如果我們看地圖話,西藏最西邊是阿里地區,接壤印度,東南方中藏。 「中藏」如果藏文翻譯話,叫做「衛藏」;元明時期文獻當中,稱作「烏斯藏」。不管怎麼說,中藏、衛藏是一回事,只是兩個名字而已,這裡先統是「衛藏」,這樣話大家會搞混了。

衛藏,「衛」和「藏」兩個地區組成。 「衛」這區,中文叫「前藏」,拉薩和周邊一帶。 「藏」區域,現在翻譯成「後藏」,是現在日喀一帶。所以,「衛藏」是「前藏和後藏」統稱,日喀加上拉薩和周邊。

阿底峽尊者當時進藏路線,從阿里出發,一路從「衛藏」中後藏,來到前藏。說,藏地西北部,東南部行進。這麼一個過程。

上堂課講到所有藏族人希望覺沃傑回去印度,但是沒有人敢開這個口,多虧了仲敦巴智多謀,想了一個辦法,來留住尊者。

什麼辦法呢?他衛藏頭頭腦腦、高僧大德們寫了一封信,希望可以他們出面,來邀請覺沃傑。這樣,覺沃傑會去衛藏,會馬上回印度。信中,仲敦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多位,衛藏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名僧,比方說,菩提惹紮(Bodhiraja)、俄列貝喜繞。

這些大人物收到信後,聚集一起開了個會,討論了一下這件事情。會上,有人提出說:「說這位印度班智達,好像拿是一個白色缽,聽起來像是外道,可能我們衛藏什麼幫助。不如我們收集一些黃金,派人他送去,打發他走吧。」因為藏地,出家人缽,基本上是黑色,見過白色缽,聽說過,所以覺得有點奇怪。

這個時候,另外一位高僧叫做嘎瓦釋迦旺秋,他說:「我覺得並非如此。此人是強丘沃邀請來,而且聽說印度是聲望,有『印度班智達頂』稱號。所以,有可能並不是像您說那樣。」他這麼,大家覺得好像有道理,於是說道:「若真如此,他可能眾吧!那衛藏僧眾那裡徵一些稅,籌一些金子,想辦法他迎請到衛藏來吧。」大家這樣地決定了。

這裡瞭解一下阿底峽尊者三大弟子——庫、俄、仲。覺沃傑一生當中,有無數弟子,他們三位是家喻戶曉、人熟知。

,「庫俄仲」裡面「仲」,之前提到仲敦巴。 「敦」藏文裡意思,有點像是講師,所以仲講師,他是一位家人。

第二位是「俄」弟子,他全名叫做俄列貝喜繞。於他主要譯師身分聞名,所以人們稱他「俄譯師」。他是一位了不起人物,藏地第一座佛學院——桑普寺,他創辦。他有一個侄子他,是一位出家人,叫做俄洛丹喜繞。基本上現在藏地學習這些各大論著,大部分內容是他們叔侄那裡傳下來。所以,他們二人藏傳佛教貢獻,是可圈可點。

那麼,第一位「庫」弟子,全名庫尊珠雍中,人稱「庫敦」,庫講師意思。他是一位僧人。當時衛藏地區,這位庫敦,是一位響噹噹大人物、大長老。他不僅阿毘達磨,而且上堂課提到,下路弘法盧美西喇慈誠傳承後人,他尊敬有加。庫敦自己有僧眾逾千人,但這個人不僅聲名,是一位有個性、有脾氣人。人,有自己想法和主張。

剛才說到,仲敦巴衛藏大人物寫信,裡面沒有提到庫敦名字,估計當時可能是,忘記了。因此,那些老們沒有邀請庫敦參加這個會議。這麼,庫敦了,心想「你們既然這麼我,那我不如先下手!」於是,他先眾人一步,帶著自己人,騎著馬,朝阿里方向出發,自己先去迎請阿底峽尊者了。而那些開會老們,算是尾後,後啟程出發了。

此時,阿底峽尊者一行人要離開阿里,一路往南行進。是到衛藏時候,聽說前面來了一群人,是專門來迎接尊者。於是,覺沃傑四處張望、翹首期盼。突然間,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過來,近前一看,見那些騎馬人,各個頭戴羊毛大帽,身披大氅,一副來勢洶洶樣子。

覺沃傑,一個印度人,哪裡見過這樣陣仗、這般行頭,於是驚呼道:「鬼來啦!藏地鬼來啦!」接著拿起袈裟裹住了腦袋,自己藏衣服裡面。庫敦眾人看到尊者受驚了,十分,換了行頭,穿上黃色袈裟。這麼,覺沃傑感覺、多了。

然後,這些迎請僧眾,一一走上前來,尊者行禮致敬,並邀請尊者前往衛藏。覺沃傑這時候,是眉開眼笑,眾人禮道:「藏族僧眾生活條件和衣著打扮,印度僧人優越許多。」

然而,這時候,迎請隊伍裡庫敦,氣衝衝地跑到仲敦巴面前,問道:「什麼你寫衛藏大人物信當中,裡面沒有提到我名字?」他突然這麼一問,仲敦巴知道該怎麼回答,說道:「我有提到您啊,那個『俄譯師』,裡面那個『』包括您。」聽他這麼,庫敦覺得是火上澆油,說道:「像我這樣人物,是應該放在『』裡面嗎?」從此,庫敦可是心裡地仲敦巴記上了一筆,他倆這個梁子算是這麼結下了。

——六位大師,五個問題——

不管怎麼說,衛藏來迎請這些人,總算是見到了覺沃傑。當時場,一共有六位大師,其中五位是一起開會幾位,另一位庫敦。他們幾個人商議,決定向覺沃傑提出五個問題,當時看來是有爭議,或者說是人們問題。是哪五個問題呢?後可以講。

總之,聽了這五個問題後,覺沃傑答道:「你們問題不算什麼,強丘沃問過我多問題了。所有這些問題答案,我全部寫《菩提道燈論》裡面了。」聽尊者這麼,眾人拿起《菩提道燈論》仔細閱讀,發現所有答案和解釋,講得清清楚楚。他們問了。

——巴莫巴塘,貢巴瓦請求加持——

接下來,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啟程,後藏方向行進。
巴莫巴塘這麼一個地方時候,噶當派中後來舉足知名格西、善知識——貢巴瓦這裡出場了。當時,貢巴瓦去尼泊爾求法,他見到覺沃傑時候,行禮、供養,然後說道:「我要去尼泊爾求法,請您給予加持,讓我此行沒有任何障礙!」他這麼,覺沃傑馬上答道:「你此行有障礙!所以你不要去了!我這邊,不僅提供衣食你,而且會傳授法教你。」

過去藏地,弟子找上師求法,沒有人會管他們衣食,得要自己去找飯吃、找住處,像現在寺院裡應有盡有、管吃管住,出家人是衣食無憂。以前不是這樣,求得教法,這些弟子得自己去化緣、討飯,然後上師那,只能得到法教。比如密勒日巴尊者向瑪爾巴大師求法時候,瑪爾巴說:「要嘛你衣食,要嘛你法教,你選擇一個。」

像覺沃傑這樣,吃、法教,當時人沒有辦法想像。但是,貢巴瓦跟覺沃傑說:「我身上還有些乾糧,需要您提供衣食,您只要傳法我可以了!」覺沃傑一聽,馬上正色說道:「接受衣食話,沒有法你!」看來求法路,形形色色、人格。能像貢巴瓦這樣,應該是很多人可遇而不可求境界了,好比現在叫外送送餐服務,而人家貢巴瓦那是什麼呢?是送法服務,直接法送到門前,不僅送餐送法。話說回來,現在我們很多人學法,差不多這樣,需要供養、需要服侍,坐在家裡,法眼前了,像我們現在。總而言,貢巴瓦這樣留在覺沃傑身邊,沒有打算去尼泊爾了。

從阿里到衛藏這一路,覺沃傑途中還遇到了很多位高僧大德,今天於時間關係,後有機會一一介紹。

——燦納,傳道歌未果——

一行人來到了一個叫做燦納地方時,覺沃傑本來打算要一群頓根器人,講說薩惹哈大師Doha道歌,但是仲敦巴卻制止了覺沃傑傳法,他說:「這個法對藏地適合。」於是,尊者地沒有傳講了。

後來,他們抵達了後藏地區,覺沃傑這裡遇到了他另一位弟子——乃巴千波。

說到這位乃巴千波,他一生,那百轉千迴。他出生藏地多麥地區,是家裡七個兒子當中,因此一出生父母送給了一戶沒有孩子人家。後來,這戶人家有了自己孩子,他轉送另外一戶沒有孩子家庭。結果,這第二戶人家生了自己孩子。乃久巴親媽這時出現了,來他說:「我你生下來,希望你可以出家僧。」因此,他出家了。有一天,他媽媽出現了,他說:「看來你出家師父忙,沒有時間教你,你是去衛藏學法吧!」這樣一波三折,他於來到了衛藏,遇到了阿底峽尊者。後,他拜尊者門下,成為弟子,同時擔任尊者侍者。

有那麼一次,乃巴想著:「自己這樣沃傑侍者,沒有時間去閉關實修,可能是自己福報不夠。」這個念頭覺沃傑發現了,覺沃傑他說:「如果身口意能侍奉上師話,需要另做禪修。」,後來覺沃傑所有弟子當中,乃久巴禪修境界是修得、。連貢巴瓦說:「仲敦巴做翻譯,乃巴做僕人,我跑去實修。但是,到頭來,他們倆境界我。」

總之,乃巴這樣一路上覺沃傑,離開。

——抵桑耶寺,讚歎菩提像——

回來接著講覺沃傑這一行人,一路走走停停,後於阿底峽尊者66歲時候,西元1047年,到了前藏,抵達桑耶寺。說,當尊者參觀桑耶寺,見到主尊「菩提像」時候,感歎道:「這金剛座『摩訶菩提像』一模!」

此時,很多藏地名師聽聞覺沃傑到了桑耶寺,聞風,懇請尊者講說《般若兩萬頌》注釋。

而這個時候,仲敦巴考慮一件事,尊者駐什麼地方呢?適合呢?

當時選擇有四個:一個是庫敦所在雅隆地區;第二個是現在所在桑耶寺一帶,屬於菩提惹紮(Bodhiraja)管轄地方;庫敦和菩提惹紮有一個點——是大人物,所以有架子。,第三個選擇,俄譯師所在的拉薩地區;第四個,當時有一位龐敦所在聶地區。如果後兩個地方進行話,可能聶地區略勝一籌。

於是,仲敦巴致信龐敦,告訴他說:「你所在聶地區,風水、氣候也好,適合覺沃傑居住。所以,你應該邀請尊者到聶。」龐敦收到信後,覺得仲敦巴說有道理,大家宣布說:「這次阿底峽尊者會去任何其他地方,我會全權負責尊者邀請到聶當來。」

出乎仲敦巴意料是,庫敦私底下,跟覺沃傑溝,他對覺沃傑說:「如果是讓仲敦巴或者龐敦這樣人,來負責您衣食住行,那您沒有機會去利益眾生。只有像我這樣人,有能力和資源地協助您。加上,我住雅隆地區,過去很多贊普那裡生活,可謂是人傑地靈、山清水秀,如此您可以利益人。不僅如此,我可以您安排夏天和冬天兩個居所,保證您住得冬暖夏涼。」

覺沃傑怎麼說是一個外國人,並十分瞭解藏地,聽庫敦這麼,覺得,答應了他邀請和安排。覺沃傑這麼一點頭,庫敦眾人面前宣佈道:「現在阿底峽尊者我來全權負責,其他任何人不能帶他走!現在我請他前往雅隆,那些想要聽《般若兩萬頌》人們,統統到我們雅隆來吧!我們沒空這裡耗時間了。」他這麼一喊,仲敦巴心想,這好像有點招搖過市了,心中有些。

——唐波齊,傳講教法——

於是,覺沃傑和仲敦巴兵分兩路。仲敦巴龐敦去了聶,而覺沃傑隨著庫敦迎請隊伍,往雅隆去了。到了雅隆地區,覺沃傑人住一個叫做唐波齊地方。覺沃傑這裡傳講了很多教法,比方說:《般若兩萬頌》和它註解、《寶性論》、《辯法法性論》。同時,跟納措譯師一起翻譯了很多密宗典籍。

然而,覺沃傑唐波齊這段時間,庫敦很多事情沒有覺沃傑意思去辦,因此覺沃傑一行人,可以說是過得十分,有時候人帶馬七天吃不上飯。

仲敦巴那到了聶當之後,心裡是惦記著自己上師,放心不下。他告訴龐敦:「我們是得覺沃傑迎請到聶當才行。庫敦這個人有架子,可能會照顧不周。所以,我去雅隆看看什麼情況,努力想辦法尊者請到桑耶寺。到時候,你派人到桑耶寺尊者請過來。」倆人地決定後,仲敦巴啟程去了雅隆。

仲敦巴到唐波齊時候,太陽落山了,他找了一名他認識庫敦弟子,打聽覺沃傑住處。但是,庫敦那邊人基本上搭理他,並告訴他覺沃傑哪。這時來了一位覺沃傑身邊印度弟子,一見到仲敦巴,大喜過望,馬上領著他到了覺沃傑住處。

當時雖然只是相隔一月有餘,但是覺沃傑看起來,好像是受了一年多委屈,既樣子。他一看到仲敦巴,馬上說道:「優婆塞,帶我走吧!我們大家這裡,連那些馬匹是,牠們是如母眾生啊!這兒庫敦好像轉輪聖王,具有三十三天財物和受用。而我呢,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乞丐。」說著說著,就泣不成聲了。

仲敦巴一聽,馬上說道:「想要去地方,那有啊!您可以去一個叫做聶當地方,那裡有山林草地,連冬天會開花。」覺沃傑聽說有這麼地方,一下子破涕笑,說道:「優婆塞!那我們現在走吧!」但是仲敦巴說:「不行不行,庫敦權力,我們得想一個辦法才能逃跑。」覺沃傑說:「放心,我有辦法讓他發現,你不用擔心,我們現在走。」於是,他們收拾行囊,天剛破曉,動身離開了。

他們走時候,一位庫敦弟子看到了,馬上跑去報告庫敦。庫敦和覺沃傑並不住同一個地方,而這位僧人走了像有一個時距離,平時多出好多時間,卻像是怎麼走到不到庫敦住處,後走到了。庫敦早上這一會會外面散步,但是今天以往,不僅沒出去,大門緊鎖,說是有要事處理。這僧人著急了,心急火燎也顧不上這麼多了,用力地敲庫敦房門大喊道:「您關著門坐在這幹嘛,覺沃傑仲敦巴搶走了!」庫敦屋裡一聽,大驚失色,跑出來,召集人馬,要去追趕覺沃傑。

我們知道,三國大將呂布,有他寶馬赤兔,而像庫敦這樣大人物,有自己寶馬,不過叫赤兔,而是叫做黑沙。只要他一喊,黑沙會地跑到他面前,但是今天是以往,不管庫敦怎麼叫,黑沙院子裡奔來跑去,誰抓不到。後,一群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牽到黑沙,眾人才騎上馬,去追覺沃傑他們。

臨行前,庫敦眾人吩咐道:「你們如果抓到仲敦巴,打他一個人仰馬翻、四腳朝天!」

——河岸,庫敦求依——

那回頭來看看覺沃傑這邊,他們跑到哪兒了呢?

覺沃傑一行人藉著朝陽,匆匆趕路。到了河邊,需要渡船才能繼續前行。那個時候藏地船,是犛牛皮做成那種小皮艇,基本上多只能容納兩三個人。仲敦巴對覺沃傑說:「請您讓我過河吧,要不然庫敦追上來話,我會受盡毒打!」說完,他先行一步,上了小船,劃向彼岸。

小船劃回來,覺沃傑接上船時候,遠處庫敦人馬奔馳而來,捲起沙滾滾。庫敦騎著黑沙,眾人趕到覺沃傑跟前,他說道:「您那些侍者說一聲,這樣一走了之!您是放棄我了嗎?」覺沃傑回道:「您不是放棄我了嗎?藏地大智者,您先回去吧!」

這個時候,見庫敦到了河邊,沒能及時牽住韁繩,黑沙馬失前蹄,一躍掉進了河裡。庫敦突然失足落水,拚命掙扎,些淹死,他及時趕到,他攙扶起來。沒來得及上岸,庫敦說:「阿底峽!你這印度人,不仁不義,什麼咱們不能說商量呢?」庫敦接著說了一些話,總之拚命想要留住尊者。但是,他這麼,覺沃傑反而求著庫敦回道:「智者啊!您千萬這麼說!」

後,庫敦知道時、於事無補,說道:「那,您我一個可以供養對象嘛!」於是,覺沃傑摘下自己頭頂帽子,河上一揮,扔給了庫敦。庫敦接到帽子,眾人攙扶下走上了河岸,只能打道回府。

這樣,覺沃傑離開了雅隆。一行人計畫來到了桑耶寺,覺沃傑才感到放鬆和踏。

什麼覺沃傑桑耶寺覺得放鬆呢?其中一個原因是,覺沃傑發現桑耶寺收藏了許多梵文典籍,是很多文獻。他說:「從前我認為自己看過所有典籍,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典籍是啊!」總而言,於這些佛像和藏書關係,覺沃傑喜愛桑耶寺,希望可以住那裡。

覺沃傑桑耶寺這段時間,有時候翻翻藏經閣裡面貝葉經,有時候轉繞寺院。他告訴身邊人:「印度寺院發生過三次大火,燒掉了經書,所以很多經書印度失傳。但是,這裡能見到。」後來他召集了弟子,大部分經書抄寫了一份,送回印度。

這段時間,仲敦巴懇請覺沃傑,可以儘啟程前往聶,但是覺沃傑說:「這裡有多佛像、佛經,各種依,難得!」言下之意是,他想留在桑耶寺,不想走。加上覺沃傑看到這麼多所依,心中地讚歎藏地先前贊普們,能夠如此盡心盡力地弘揚佛法。尊者此讚口地說:「藏地贊普是菩薩,我是地感到隨喜和讚歎!」

兩百年前吐蕃王朝瓦解,贊普後代沒落,那個時候藏地,很多後人淪落到賣酒、打魚境地。但是,只要聽說是贊普後代,覺沃傑會倍加,百姓們因此說道:「連覺沃傑這樣尊敬他們,我們怎有不敬之理呢?」地,這些贊普後代百姓當中聲望,地改善和提高了。

——小童唱歌,離開桑耶寺——

當時整個桑耶地區,是一位叫做菩提惹紮(Bodhiraja)大人物管轄和治理。他是贊普後代,話,是雲丹後代。之前仲敦巴衛藏頭頭腦腦們寫信裡面,有提到菩提惹紮(Bodhiraja)名字。他可不是什麼閒之輩,他後代裡有很多位,後來成為噶當派大師級人物。總之,覺沃傑住桑耶寺這段時間,菩提惹紮(Bodhiraja)是功德主,負責照顧和安排尊者人飲食起居。

延伸閱讀…

一心講堂「菩提道燈論」第七課:阿底峽的故事(下)

寶生百法之阿底峽尊者所傳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彩唐

那個時候,有一位菩提惹紮(Bodhiraja)女人,心懷叵測。她找了一群小朋友,了他們一些吃,然後哄騙著教他們唱一首歌,歌詞是「班智達講法,譯師翻譯,阿底峽尊者離開」之類話。

這些小朋友,哪裡知道這些歌詞是什麼意思。有一天,覺沃傑繞桑耶寺時候,聽到這些小朋友們唱著這首歌,他馬上說:「是非之地久留,看來不能繼續待下去了。」他決定動身,馬上離開,仲敦巴說道:「優婆塞,我們現在走!」

仲敦巴一聽,馬上捎信給正在聶當消息龐敦。不過幾天功夫,龐敦派來兩百多人馬,到桑耶寺迎接覺沃傑。於是,幾百人這樣出發了。

——紮耶巴,放生家畜——

衛藏地區這段時間,覺沃傑一行人去過很多地方,所以收到了很多各種各樣供養、貢品,其中包括很多牛羊之類家畜。他們趕路時候,趕著這些家畜一起走。沿途百姓們看到這麼多家畜,討論說:「覺沃傑貪財了,什麼東西要帶著,這麼多牲畜要牽著。」連覺沃傑自己隊伍裡侍者說:「這麼多家畜什麼帶著?不如賣掉算了。」覺沃傑說:「你們一點責任心沒有,道你們會賣掉自己父母嗎?」

儘管人們議論紛紛,覺沃傑堅持賣掉任何牲口,而且牠們好生照顧,帶著牠們,不離不棄。直到途經聖地紮耶巴時候,因為那裡好山好水、綠草茵茵,這些牲畜全部放生。

——大昭寺,本尊觀音現身歡迎——

覺沃傑一行人離開桑耶寺,聶當方向前行時,途中,覺沃傑另一位弟子俄譯師盛情邀請,覺沃傑決定留在拉薩住,而且參觀了現在大昭寺。

覺沃傑剛到大昭寺門口時候,迎請他隊伍裡面,看到一位身材、皮膚泛白人,他大喊:「歡迎班智達,勝利勝利!」見到這一幕,覺沃傑翻身下馬,去。大家一旁面面相覷、一臉茫然地問道:「請問您這是做什麼?」覺沃傑說:「道你們沒看到有一個皮膚人嗎?」大家點頭,說:「看到了啊!那有什麼嗎?」尊者答道:「那位是我本尊觀音菩薩!我想到面前去禮拜,但是追不上他!」

接著,覺沃傑進到大昭寺裡面參觀。他見到一尊吐蕃時期國寶級觀音像時,心中為之一震,說自己沒有見過這驚豔、殊勝觀音聖像,它觀音本尊毫無二致。於是,做了許多許多供養。

尊者見到覺沃佛時,發出感歎:「這跟釋迦牟尼佛沒有任何!這佛陀本尊!」馬上找來了一位尼泊爾(可能是印度)畫師,吩咐他畫唐卡,要跟覺沃佛一模行。

這位畫師畫了「五尊佛陀」,覺沃傑,說道:「像不像!畫!」畫師畫了,覺沃傑覺得不夠滿意,這樣反反覆覆一共畫了七次,第七幅唐卡覺沃傑才認可。

他這幅唐卡留在身邊,作為祈請對象,後來雖然想這幅唐卡寄回印度,但沒有機會。後,這幅唐卡留在聶當寺,至於現在何處,無知曉了。

覺沃傑住拉薩這段時光,俄譯師很多人,從尊者處領受了很多灌頂。同時,他們一起翻譯了「度母成就法」密法典籍。俄譯師懇求下,覺沃傑開示了《中觀心論釋——思擇炎》,當時講內容和口訣,翻譯成了藏文,現在可以看到。與此同時,尊者講說了一些有關律典內容。

覺沃傑來到藏地後,原本心裡有一些弘法利生想法和打算。比如說,上堂課提到小乘有四個部派:大眾部、說一切有部、上座部和正量部。當時藏地僧人所受出家戒,全部都是來自「說一切有部」,覺沃傑想另外三個部派戒傳傳入藏地,這樣,藏地可以具備四個部派僧團。

但是,在此之前印度部派之間,有爭吵、先例,仲敦巴覺得藏地可能會有類情況發生,制止了覺沃傑建立四部僧團打算。所以,時今日,藏地所有僧眾是屬於「說一切有部」僧團。

總而言,覺沃傑種種計畫,後未能實現,他自己感嘆道:「讓我講密法,讓我講Doha金剛歌,現在僧團讓我建。那我來藏地有什麼意義呢!」

幾十年後,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這樣說過:「藏族人了!讓阿底峽尊者這樣密法人講說密法,!」

雖然有諸多限制,覺沃傑住拉薩這段日子,生活還是充實。他每天會地轉繞大昭寺,天天轉、日日轉。俄譯師有一天聽說,覺沃傑之前桑耶寺轉繞時候,有人看到他不是雙腳走路上轉,而是半空中繞著桑耶寺轉。俄譯師,心想:會會拉薩能看到這種事情呢?他跑去觀察,一看,看到覺沃傑半空中繞著大昭寺轉。

覺沃傑天天繞寺舉動,感染了很多人。大家想學習這種繞行法門,或者說瞭解一下繞行功德和方法。於是,覺沃傑說:「所有有為善業裡面,沒有一種行為能比繞行,增長一個人福報。比如我們印度,有很多人因為繞了某某寺院,或者某某佛塔緣故而成就,這種成就者大有人在。或者,有些人因為繞行,治好了腿腫疾病,少數。」聽他這麼,多藏族人開始跟著轉繞寺院和佛塔。包括現在大家去藏地時候,會看到很多藏族人,每天地繞行寺院、佛塔、神山、瑪尼石,什麼繞。這可能來阿底峽尊者啟發。

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印度有繞行這種習俗,佛經裡會看到一些,比如「繞行佛陀三圈頂禮」類似描述。但是,這個傳統漢地並沒有,只是藏地有這樣習俗。所以,這有可能跟覺沃傑有關係。

——瘋女指引,大昭寺找出伏藏——

除此之外,覺沃傑拉薩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事情。什麼事情呢?

覺沃傑每天繞著大昭寺時想,以前贊了這麼一座寺院,建造時候有很多和故事,知道它建造歷史是什麼。他琢磨著這件事情。

當時拉薩街頭,有一位人人知道女乞丐,每天坐在街頭,以織毛線生,瘋瘋癲癲、衣衫襤褸,所以人們稱她「瘋女」。她織出來東西,有時候不管你多少錢,她不賣;有時候,就算分文不收,她要送別人。

有一天,覺沃傑碰到那個瘋女,她覺沃傑叫到路邊一個角落裡,地說:「你想不想知道這個大昭寺是怎麼建成?」聽她這麼,覺沃傑知道她人,可能有點像是瑜伽女或者空行母之類。雖然當時街頭沒有辦法她行禮,但是覺沃傑心裡心懷,她俯首禮拜,接著回答她說:「想知道啊!」這個瘋女說:「那你去大昭寺裡面,找到一根有標記柱子,它下面下挖兩公尺位置,能找到相關文獻,藏那裡。但是,你千萬不能告訴任何人哦!」

延伸閱讀…

阿底峽尊者的臨別教言

阿底峽尊者

覺沃傑聽後,趕回大昭寺,挖地三尺,找到了那本文獻。但是,覺沃傑發現有一位神仙,保護著這個小寶藏,這位神仙對覺沃傑說:「您可以這本書拿回去抄寫,但是只有一天時間,能抄多少多少。過了今天沒有機會了!」覺沃傑叫來侍者乃巴一共四個人,抄了整整一天,因為時間倉促,紙墨不夠,雖然有些,但是絕大部分抄下了,剩下一點點沒有抄完。後覺沃傑文獻了回去,這本手抄本交給了乃巴,吩咐他說:「這部書守護神有點,你要看管。」而至於這位瑜伽女事情,他隻字提。

直到有一天,覺沃傑突然說:「那位瑜伽女了,我看到很多天神過來迎接她。」乃巴問:「什麼瑜伽女?是誰啊?」覺沃傑說:「那個街頭,一會哭、一會笑那個瘋女啊!」乃巴跑去街頭看,發現那個瑜伽女走。

這部手抄文獻,一部伏藏法,現在能看得到。因此,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寫《百伏藏師傳記》當中,阿底峽尊者列為伏藏師之一。關於這個伏藏法,有許多許多故事,後有機會話講。

【晚年後時光,聶】

覺沃傑這樣拉薩待了一個冬天。春花開之後,俄秋內迎請他前往聖地紮耶巴。那裡,尊者傳授了一些灌頂,而且翻譯了很多密教成就法。說,這個地方,他講說了《噶當祖師問道錄》。

後,覺沃傑一行人啟程,前往聶。覺沃傑人生後時光,可以說基本上是聶過。

很多人聽說覺沃傑住聶,萬裡慕名而來,其中不乏很多名師、大德。,覺沃傑弟子——「大人物」庫敦來了,而且有很多家人、密咒師。總之,形形色色人趕來此地。

覺沃傑每個人需求,給予教授。總的,對僧俗二眾,講說是皈依法、皈依戒利益,有相關學處。因此,大家私底下覺沃傑名字改成了——皈依師。

——講說《般若八千頌》,傳承康派般若——

身形主尊觀世音位於中間,深色潔白,如雪山上升起日輪,綻放如十萬輪光芒,一面四臂,面容,露出微笑,雙目直視前方一尋之地,凝視一切有情;四臂中第一雙手,胸空心合掌,第二雙手右持珍珠念珠,左持八瓣白蓮,開敷於耳際,結金跏趺而頂上髮髻飾阿彌陀佛,髻下兩縷髮綹隨風飄擺,上身鹿皮披覆左胸,另披一條染色絲絹,下身圍繫色衣裙,具種種寶飾。身姿具成佛種種標幟,安住於月輪墊上。

介紹觀世音菩薩十方諸佛大悲總具體,千百億化身尋聲救苦,度脫眾生種種厄。眾多中盛讚菩薩有無數無量功德,是一切眾生勝依怙。其中關於觀世音菩薩心咒——六字大明咒法源,是八大菩薩中蓋障菩薩,導師釋迦牟尼佛求授此咒,而彼如來歷無數劫,求尋此咒,而獲得,及至西方世界,謁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乃請觀世音菩薩傳授。時地震動,天雨寶華,種種神瑞現前,蓮花象王佛得此咒後,普度眾生無量。而釋尊於地時,曾得蓮花象王佛傳授此咒,及成佛後,多次傳授此咒。於是釋尊告除蓋障菩薩,可往印度城中,有一位觀世音菩薩化現居士,求請傳授,是時菩薩即率千二百羅漢,赴其處,居士亦現種種神變,而傳授此六字大明咒。關於六字大明咒意涵:「嗡」即代表佛之身語意三金;「嘛呢」即珍寶之義:「唄咪」蓮花;「吽」是呼喊、祈請義,全稱:「呼喊持珍寶及蓮花本尊名,祈賜我身語意三悉地。」如是祈禱,而撼動菩薩大悲心念,求其攝護。

功德持誦六字大明咒,是人如經所說種種利益,恆時得大悲觀世音菩薩攝護。六字大明咒六字,表徵淨治六道眾生苦,淨治六種障,圓成六波羅蜜多。 「嗡」即息滅天人之死苦,淨治,成就布施度。 「嘛」即息滅非天之爭鬥苦,淨治嫉妒,成就持戒度。 「呢」即息滅人生老病死,淨治貪心,成就忍辱度。 「唄」即息滅畜牲奴役,淨治愚癡,成就精進度。 「咪」即息滅餓鬼之飢渴苦,淨治貪欲,成就靜慮度。 「吽」即息滅地獄炎,淨治損害心,成就智慧度。另一有多種意涵,不止於此。此六字大明咒為十方諸佛加持神咒,靈驗,誦持。如龍樹菩薩《聖者觀世音六字大明誦修法》中提到:「三世一切佛,加持名咒,恆念誦。」

心隨喜法根法師,於2020年02月12日,施資迎請寶生百法阿底峽尊者所傳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彩唐,捐贈慈恩譯經基金會供奉。令諸具緣法友得瞻聖容,沾法益,本會此致上感謝。

觀世音菩薩是十方三世諸佛化現,生為轉輪聖王子「眴」時,寶藏佛跟前發願普濟眾生,授名「觀世音」,從此劫來於輪迴中廣救諸。如《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其以種種化身隨緣赴感滿一切願,各種劫、災殃、困厄,能祈禱無有不救,故於古今中外,有數不可盡之感應因緣,乃至觀音法門漢地所以流通原因,本身即是一感應。據傳當年北涼國主沮渠蒙遜身患重病,群醫束手、百藥罔效、回天無望之際之際,當時西天高僧曇無讖教令誦《普門品》,國主遵教諷誦供養,感不藥而癒,國主沮渠蒙驚歎餘,國內廣弘《普門品》觀音法門,是故施主能奉請傳承觀世音菩薩本尊聖像,供養道場饒益具信四眾令得瞻仰,難能可貴勝妙因緣,此力,獲得大悲本尊慈憫攝受,所有障礙乃至。

願造至尊法相功德,令大寶聖教增長,具德上師壽住百劫,施主事業福壽增盛。特願本尊加持施主眾苦除滅速得,獲觀世音菩薩親作知識,依安樂道修行,不離雙運道,度生死流廣度眾生。生生世世追隨師父、老師學弘宗大師顯密教法,直至成佛,退心。

P.O. Box 983Montague, PECanada C0A 1R0

《廣海明月》進度因故上線,原訂 2022 年 11 月 10 日上線第 464 講繼續順延,如有訊息即時各平台公告。謝謝!

期盼僧俗大眾凝聚心業力,祈請老師法體安康、住世、轉法輪,宣講《廣海明月》順緣具備、違緣消除,吾弟子眾轉法輪!

線上課程回饋表單Online Course Feedback
標有 * 欄位必填。 Fields with * are mandatory.
講次/Lesson *:
姓/Surname *:

名/Forename *:

電子信箱/Email *:

性別/Gender *:
—男女不便回答
年齡/Age *:
—20歲以下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70歲70歲以上不便回答
學佛經歷/Dharma Education *:
—無3年以下3-6年7-10年11-15年16-20年20年以上不便回答
您是否或正在修學《菩提道次第廣論》/Ever Learnt the Great Treatise (Lamrim Chenmo)? *:
是否
回饋內容/Feedback *:

公開回饋內容/Feedback Publishing Permission:
若您願意公開分享回饋內容,請打勾。 (Please tick if you agree to publish your feedback.)

☆ 尊者手結轉法輪印,穿紅色法衣,戴紅帽。
☆ 右旁置舍利塔。 (裝舍利子)
☆ 左旁置寶瓶。 (盛滿甘露)

1、阿底峽得到了「般若」系統大傳承,成為佛法大傳承者,因此,他創立了「噶當派」。

2、阿底峽尊者鉅著《道炬論》影響,白教傳承持有者,岡布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及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有《道炬論》影子。

3、阿底峽印尼佔碑當地土著說:
   「若有人唸:『嗡。古魯。蓮生。悉地吽。』你們去皈依他,他即是我。」

5、阿底峽中觀見,是承續「月稱論師」中觀應成派,「緣起性空」思想(「佛護」、「辨」、「月稱」、「靜命」中觀思想)。

6、發菩提心方面,即弘揚「七種因果」,及「自他互換法」。

發揚《攝行論》、《道炬論》、《發菩提心論》。
     :
    下士道──貪世俗樂,念生死,畏惡趣苦,行十善業。
    中士道──厭三有,發出離心,依四諦十二因緣,得寂滅為樂。
    上士道──發菩提心,利益有情成佛,六度四攝,得大乘佛果。
  「噶當派、格魯派、阿底峽、宗喀巴、盧師尊,是念珠一串。所以說戒律。」

農曆新年前後,世俗中許多人會看運程、占卜、算命、流年方位擺設風水物品。即使是認「佛教徒」,事上述活動者不乏人。

,一年中任何時間有人會使用玄學術數,希望趨吉避凶。每次他們筆者討論,強調玄學,並指筆者「相信」風水命理存在。筆者每次回應:我相信玄學是,但「」於「對」或「」,代表符合佛法;是,江湖術士會佛教術數混為一談,而某些教界中人使用術數,令大眾誤會兩者相關,影響了佛教形象。

《阿問事佛吉凶經》中,阿問佛陀為何有些人奉佛得福,有些反而得禍,佛陀解說兩者如法及不如法舉,指出居士可以事營商及嫁娶世間活動,但「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召請鬼神)、符咒、魘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日良時。」因為「善惡由心,禍福人」,禍福業力起,修善者感生福報,無需他求,忌諱不吉。

復次,《大般涅槃經》雲:「比丘不應……仰觀星宿,推步盈虛,佔相男女,解夢吉凶……當知是經律製,悉是如來之所說。」

《寂志》明言僧人應該遠離星算、面相、擇日、地理、占卜見業:「說日之怪,逢佔觀相妄語……觀人面像,星宿災變風雲雷霧,求索良日,夏月之時某聚落當雨不雨,其地當吉不吉……卜問行符呪……說日月順行、日月錯,星宿順行、星宿錯,日月運行遲疾不順,有災異無常之變……如是像,見業。沙門道人,離此。」

《華嚴經》曰:「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可見無論在家弟子,乃至出家比丘、大乘菩薩,佛法使用術數。

佛陀並沒有嚴厲地否定玄學功用,只是否定這種做法性。甚麼呢?拙見以為,所有事情是眾生過去、現在行為主客觀條件(因緣)和合而成,術數能捕捉往昔業因反映(星象、掌相等),從而得知人事發展趨勢,無法斷言細節及原因,而且端賴玄學家如何理解和推演,故人用同一門術數解釋同一事物會有差異。

術數推算過去會,因為發生事沒有改變餘地(許多人即因此而對術數趨之若鶩),但推算將來準確度會,因為發生事情尚有許多變數。每一事情實際發展,先業造成,要看其時事人思想言行以及其他因緣,這方面術數預知。

術數預知問題後,只能作暫時性、消極性迴遮(如佩帶改運物品或佈置家居擺設),於導致問題業因,並無對治之,故問題會出現;術數不能令人有解決問題能力,故只是治標而治本。再者,它並種如是、得如是果方式達至滅禍增福,這外道祭祀鬼神或修煉咒術過失相似,同屬見列,故衍生多障礙。好比我們希望,打劫確可以取得金錢,但並表示這是,代表這樣做沒有後果。因此,「」東西於「應該」要。

以上並非筆者一己推測,確有部份玄學家指出術數只能推算出未來大約方向,存在改變可能;他們無法根治問題,即使幫到自己,將來「償還」;地用來「幫助」別人,會招感障礙。

有人會反駁:很多法師、仁波切寺院看風水、個人問題起卦啊!這是因為某些漢傳法師本土文化薰陶,藏傳上師同時受到藏族原始文化及漢族玄學影響,藏人創作了結合本尊觀誦術數!知此等不是佛教產物,上述僧人不能代表整個漢傳及藏傳佛教,兩個傳承中有師父表明術數,例如格魯派宗座法王表達過星算負面評價;而正統南傳佛教(不是泰國民間「佛牌」巫師)普遍堅守不用術數原則!

有人會爭論:能有緣使用術數者,有其善因,並抵觸因果。此邏輯推論,有緣祭祀鬼神、修煉咒法或神通,從而達成其世間目的者,有其善因。佛陀禁,屬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