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蓬村,見民居、書室、宗祠、炮樓錯落,木雕、磚雕、灰塑、陶塑、壁畫建築工藝可見。古屋全部建坡度坡地上,所有房屋順勢而上,縱巷,大小巷道石頭鋪地,是聞名石頭巷。
古蓬村有古民居300多座,座北向南,村內現存11 座屬陳姓公祠和一座四層樓式磚木結構太平樓。古蓬村眾多祠堂中,伯甫陳公祠,望去有一股磅礴氣勢。
村內公祠多硬山頂鑊耳風火牆結構,地人稱“鑊耳屋”,古蓬村鑊耳屋多達50多座。
鑊耳屋是明清兩代風行於嶺南地區特色建築,這種建築造型象徵官帽“兩隻耳”,具“佔鰲頭”意。
兩儀抱城一陰一陽環抱著城市,山為陽,水陰。而肇慶兩儀抱城格局裡,蘊含著「三重太極」。
肇慶北靠北嶺山,南沿西江,為第一重太極;
下面詳細解釋一下,
何為「一方寶地,兩儀抱城,三才濟會」。
雷鐸先生說,合建城地方,北面有山、南面有河,然後這條河是內彎。
肇慶取了北面靠山,南面靠江這樣一個圈裡,此為寶地!
珠江流域水量支流西江環肇慶城而過,北嶺山如堅實屏障守護著肇慶,一山一水環抱之間,小城中再有一片人間北斗。這一切,構成了人和諧共存家園。
江里有城,城裡有湖,湖裡有山,山裡有江。
轉了一個圈,回到了江字。
高要像山下景色,圖|Lee
要古村落眾多,如中國古村落之一澄湖村,有八卦村稱黎槎村、蜆崗村,全國接觸西方文化上清灣村。 。 。
鼎湖山陽,星湖水陰,乃第二重太極;
七星岩陽,里湖水陰,是第三重太極。
三才濟會,指是「天機-地利-人文」。
雷鐸先生說,風水角度上講天機,就是指肇慶地理位置。
肇慶,位於廣東中西部,西江中游,北迴歸線鼎湖山脈貫穿而過,這天賜一個機遇。
地利是得天獨利,即肇慶地勢。
一千多年以前,肇慶(當時叫肇慶)作為嶺南地區政治中心軍事要塞,其所在地方扼兩廣咽喉,勢居高要,所以高要地勢而得名,以前肇慶是一部分。
霓虹下高要,圖|
延伸閱讀…
上大家探討了雷鐸先生關於肇慶山水十點處中三點:一方寶地,兩儀抱城,三才濟會。
這繼續深入剖釋四得利,五教並存,六朝風流。
肇慶市地處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三圈一帶」(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珠江—西江經濟帶)中心,是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
肇慶東部是廣東水城——四會,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而得名。
四會名勝蹟有貞山風景區和奇石河風景區,有「一仙」、「兩佛」、「三台」、「四塔」,有紀念六祖南來興建六祖寺。鄧村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一村、「品柑賞玉」特色旅遊資源融入肇慶千里旅遊走廊。
西部西江明珠——端州,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1℃,是歷史文化、風景旅遊名城。
肇慶地標—牌坊廣場,圖|寶峰一石
南部嶺南古郡——要,百越地,建縣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羚羊峽有居勢而取名「要」。是廣州都督府、兩總督府駐地。
高要像山下景色,圖|Lee
延伸閱讀…
要古村落眾多,如中國古村落之一澄湖村,有八卦村稱黎槎村、蜆崗村,全國接觸西方文化上清灣村。 。 。
今日走進肇慶德慶縣。這里水陸交通,有國道321線貫穿縣境、省道悅懷線、西江大橋路網遍布全縣,村村可通公交車。那麼現在這條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龍母故里,鄉愁德慶”開始了解它吧!
城龍母祖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母祖廟始建於秦漢時期,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並稱為嶺南古建築“三瑰寶”。
坐落於靈氣鍾形勝寶地上,左右山川氣象雄偉。廟前臨西江,水面,波不揚濤。廟後(北)靠五座山峰,名五龍山。五道山梁蜿蜒起伏,走向一齊朝龍母廟集中,人稱“五龍爭珠”。這顆“珠”,是今龍母墓所在那個小丘。
得名於“蓬萊第三洲”意,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環境,文化積澱。
三洲岩是座西江孤峰,三洲岩山水,雨後有江水洶湧,山峰影子夕陽下可見
三洲岩內是個溶洞,大小可容千人,洞內多石鐘乳,泉水甘冽,幽勝。
說宋朝時期,民間流傳著 “三洲岩是神仙居住地方”這一說法,三洲岩因此出名,並引來無數文人客、達官貴人不辭勞苦,沓來,夢想能夠三洲岩沾一些“仙氣”。
這裡是塊風水寶地,得去沾一沾運氣,“”。這裡三重山寓意為“三元第,步步高升”。
坐落於靈氣鍾形勝寶地上,左右山川氣象雄偉。廟前臨西江,水面,波不揚濤。廟後(北)靠五座山峰,名五龍山。五道山梁蜿蜒起伏,走向一齊朝龍母廟集中,人稱“五龍爭珠”。這顆“珠”,是今龍母墓所在那個小丘。
三元塔建築結構,是穿壁繞平座結構。它外觀九層,內十七層,塔高約五十八米。塔基是紅砂岩和花崗岩徹成,塔身青磚建造而成。每個塔腳有一個托塔力士。
德慶學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東 肇慶市德城鎮朝陽路,始建於宋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這座古建築群大成殿、崇聖殿、尊經閣、鄉賢祠、杏壇建築組成,佔地面積八千多平方米,是我國元代木構建築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