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是廣東省面積一個市,市內旅遊資源,是粵北山區一帶,有很漂亮風景和歷史建築無聞地藏大山之中,等待著大家去發現。
廣東市有一所建半山腰上古堡,抵禦土匪而修建,現在有300多年歷史,它黃花鎮清代古堡:彭家祠。
彭家祠建於明末清初時期,300多年前,一個姓彭鹽商來到黃花鎮如今彭家祠地方,和家人這裡紮根繁衍,其後代子孫了防禦土匪入侵,石山半山腰上修建房子,我們如今所見彭家祠。
彭家祠不是單指一所房子,而是一個建築群。黃花鎮坑壩村有一座小山峰,一面,一面底,遠看就像一隻爬地上田螺,整體只有七八十米,地人稱為「螺山」,彭家祠螺山山勢而,整個古堡北,北面入口之外,其他地方是懸崖峭壁,大大小小房子山體上而建,半山腰上自成一派。
因為西藏布達拉宮相似,所以彭家祠古堡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山腳到山頂只有一個入口,彭家祠大門,想上山頂只能一條大約1.5米石階往上走,這條石階彎彎繞繞通向各個房子,如果上面有人埋伏,下面上來人不能往上走,房子防禦性強。
樓梯往上走,整個彭家祠房子石山相連,山上房間是規則青磚和石灰石堆徹而成,房間數量多,但面積,且房子,只有20平米左右,只有幾平米,大多數房子沒有窗,採光。說房子建成這樣是之,彭氏鹽商第三代子孫,學習過風水相關知識,他們認為彭家祠背山面水,修建彭家祠應該保護螺山和周邊環境,修房子利用地形和山貌而修建,所以彭家祠房子只能沿著山體見而建,所以房間而積會,並且形狀會大小不一。
彭家祠房子有嶺南建築風格,站處可以看到整個彭家古堡廳房錯落、鱗次櫛,引人是酸有鍋耳風牆一間大屋,這種鍋耳風牆房子只有得功名者才能修建,走進去知道,這間房子是彭氏宗祠,古堡中一位叫彭建學人是四品宮員,朝議大夫。
左邊開闊懸崖上修有瞭望塔,站這個位置風景,可掌握遠處情況,後房處有一條秘密逃生小通道,認真觀察發現不了,裡面看像一面牆,側面看是知道是一個通道,洞口70厘米,僅容一人出入,出口沿著林間直通門底。這是修建房子時預留逃生要道,如果古堡前面關卡沒辦法阻擋入侵土匪,這條密道唯一逃生通道,讓人佩服古人智慧。
很多人知道廣東省有少數民族,其看少數民族風情,要去雲南,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有很多美景,很多民族風情。待城市了應該體驗下原始味道.
住宿:南崗千年瑤寨(寨上住瑤族只有一家住宿)南崗千年瑤寨 0763-8662003, 8662008,公社飯堂 0763-8170039,13425256683,15917648861
美食:連南益力寶飲品、蜜棗、黃精、龍鬚草、有茶、薯乾、譚嶺水晶李。此外 連州花腸、釀田螺、東陂水角、酸辣豆角幹、黃茅粽。推薦:瑤寨自釀紅糯米酒(買回20斤不夠喝,)
現居住山寨瑤民,主要有鄧、唐、盤、房四個氏族。他們明代時建立了民主選舉「瑤老制」,並形成了而嚴厲「習慣法」,嚴格管理山寨。現古寨保留了200餘人和368幢明清時期古宅及寨門、寨牆、石板道。走進古寨,彷彿穿越到古代,讓我大開眼界,感嘆歷史奇蹟。
從英德驅車到達瑤寨清晨大雨,影響我瑤寨行
一踏上這些台階,連南千年瑤寨歡迎好客體現出來了,進入寨子之前,他們會你遞上一碗酒,讓你體會到瑤族人民熱情。這個酒是免費,就算喝酒出於禮貌還是接下喝掉,其實白酒。 (無奈我上山體驗到,只能看著她們迎接著其他客人)
這是專門路邊遊客唱歡迎歌唐沙一妹,這裡是她天天上班地方
瑤寨是塊風水寶地。寨大門上,登到山頂瑤族祖廟,向前遙望,層巒疊翠,起伏,風光盡收眼底,有「一覽眾山小」境。佩服古人如此能選地方。往上,台階道左邊一排樹木,右邊一條溝水淌,讓人感到潔淨。望去,層層疊疊房屋密密麻麻依山傍坡,前面房子屋頂接著後面房子屋頂如此排列上去。
我大雨中……上,到了台階道兩旁是磚瓦房屋。這時看,台階道是中軸線主幹道。房屋井然有序中建起,並擁擠。走廊過道,橫街直巷,各家各戶串起來。屋前屋後種植花草、蔬菜,有一番野趣。若有心情,不妨行看。看房屋瓦頂飛簷翹角,看高掛交錯竹水筧,看屋內火爐塘,看下作牛欄上作儲糧糧倉。然而,房屋年久失修,頹門敗瓦,一些無人居住房屋不能進入
到處能見到這樣小路,美景只能自己發現
接著上,台階道是山嶺頂,只有一座南崗廟,廟內供奉瑤王、瑤母坐像。台階道盡頭左邊有一個圓形小水塘,塘有一株梨樹。
老虎谷位於清遠市北部英西峰林景區內,全長5公里。穿上救生衣坐上橡皮艇,於老虎峽谷之中,任兩岸綠色眼前掠過,時而迎風擊浪,時面艇帶人潛入水底。穿越山洞理是奇中之奇,岩洞內景色如龍宮,遍布鐘乳石千姿百態,色彩斑斕。老虎谷既能享受到刺激好玩,能欣賞到地下岩洞,心靈深處感受到一次甘暢淋漓釋放。
英西峰林景區內明逕拱橋建於明代,風格,譽稱「趙州橋」。 TVB《心路GPS》《守業者》拍攝點
英西峰林位於英德市西南60公里九龍、黃花(以前叫明逕鎮)、岩背三鎮,是群山 環抱一片谷地,喀斯特地貌,景觀桂林,故有「英西小桂林」稱,稱「英西峰林」。這裡密集分佈著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溪澗、岩洞,古建築點綴其間,是廣東省、密集峰林景區,有「天南第一峰林」美譽。是驢友人戶外去處,是廣東十大戶外探險聖地之一。
英西峰林位於英德市西南60公里九龍、黃花(以前叫明逕鎮)、岩背三鎮,是群山 環抱一片谷地,喀斯特地貌,景觀桂林,故有「英西小桂林」稱,稱「英西峰林」。這裡密集分佈著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溪澗、岩洞,古建築點綴其間,是廣東省、密集峰林景區,有「天南第一峰林」美譽。是驢友人戶外去處,是廣東十大戶外探險聖地之一。
、探險、溫泉、龍舟、山水、美食,這裡是珠三角後花園——。鳳城,一座年而魅力城市,峰林襯景下賞客家山水田園,千年瑤寨民謠中品山林幽谷。這個週末,選擇,享受。
編這裡並不是招黑,如果你們知道可怕之處,你們不想一次過看完八景了。至於八景是哪八景,相信連清遠人,因為實在是了!這裡小編介紹有哪八景吧!一、佛岡觀音山佛岡觀音山作廣東八大名山,入選八景是有資格!
廣東省市英德黃花鎮一個坐落英西峰林走廊中心小鎮總面積205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人是一個美得叫人小鎮這裡是攀岩者聖地者天堂是攝影者獵影地美食家樂土是城市人「世外桃源」黃花建置於明洪武二年( 1369年 ) ,整個地形好似一個天然盆地,英
這裡不是貴州,但有千年瑤寨;這裡不是廣西,但有丹青水墨桂林山水;這裡不是雲南,但有地球線條哈尼梯田;這裡離,找個週末可以享受美景,這裡是,廣州後花園。但,不要一聽到,想起雞、麼?
地區形像日益深入人心,譽為「珠三角後花園」。 1.連州地下河國家5A景區,位於州市北面。
1.飛霞山 飛霞山風景區俗稱飛來峽風景區,景區南廣州 60公里,,西離市區 20多公里, 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 旅遊度假區, 是道教第十九福地。
有了車,人們戶外生活開始起來,內心按捺不住。駕遊玩,這份回憶分享身邊夥伴吧。 ——南社明清古村落—— 斑駁時光,芭蕉小巷蜿蜒,斑駁青磚古牆,蜿蜒小巷,翠綠芭蕉,漫遊其間,與「江南煙雨」只有一把油紙傘差距!
今天我們要說是廣東面積縣級市,其面積達5634平方公里,是深圳面積3倍。英德是國家茶葉、優質米、甘蔗生產基地,並農業部定全國農業產業化試點縣之一。
說起古村落,總有一種讓人懷味道,帶著一股遠古祥和,是歷史積澱一種有力代表……話多說, 獲授「廣東省古村落」17個古村落火速揭曉,看看你家鄉上榜沒? !
大路邊村,建於元朝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距今已有七八百年歷史。大路邊村古建築,既吸收了古代荊楚建築藝術,兼有南越之地特色。全村東、南、西、北各有一座門樓之外,每一房人有門樓,因此全村有9座門樓多。
鳳頭村始建於明代,村前有良田,村後有高岩。該村主要姓氏陳氏。陳氏先祖明初,避戰舉族遷入嶺南,該地定居立村。
東村崗村地處州市大路邊鎮西南隅企崗嶺下,於南宋初建村,3000多村民姓歐陽,村莊呈半月形,村四周有七個嶺丘環抱,故有「七星伴月」稱。古村宗大公宗祠始建於清朝康熙元年,道公宗祠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地保留著十幾座磚木結構古祠堂和大廳屋。
黎水古村分樓村和廟村,連州城約50公里,廟村建於南宋寶祐年間,樓村建於元順帝年間,兩村居民唐姓,共有1700人。
東村居民有3000多人,黃、胡、唐三姓。三姓人來自地方,他們有著古老而榮耀郡望和堂號。古村四周五座山脈像五條從天而降巨龍,建村山墩彷如龍珠,古時風水格局稱為「五龍賜水」。
畔水村《成氏族譜》記載,畔水古村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現存明、清時期建築古城牆、村圍牆、宗祠、廟宇、街巷、古橋、古塔、古井、四合院、宗祠、水樓、古門樓、石拱橋各一座,歷史傳統建築規模達47000平方米,村落佔地面積4.7公頃。古村高翹飛簷、棟樑、屋簷、屋脊、窗雕壁畫具湘南粵北一帶建築風格。畔水古村建築佈局「三河環繞如船」,因此稱為「船形畔水」。古村主要方言為「四會話」,特色文體活動民間表演藝術有舞龍、舞獅、馬燈調和添丁節。
黃村是聞名於鄉裡鄉外歷史文化名村,位於星子鎮近郊。村里建築曆元、、歷代黃村後裔擴建居所,八卦佈局隱形成像,於清代基本定型。村中,圍牆城垣磚壘砌56米,蜿蜒全堡成環一圈,乾坤懸掛運轉系坐北朝南。
珠江源頭星子河畔,有一個古老村子叫大元村。大元村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公元1170年1274年),江西吉安府珠璣巷遷來此地立村。大元古村建築,既吸收了古代荊楚建築藝術,兼有南越之地特色,擁有優美的田園風光,古老傳統建築,以及奇特民俗風情。
星子鎮馬渡坪村始建於宋末,鄧氏家族龐大,連州保安水口村,分村來此地居住而形成村落。馬渡坪村傳統民居為湘南民居,保存得,代表性民居有建於明末清初鄧氏老屋。老屋青磚灰瓦、飛簷翹,有簷畫灰雕。屋內有天井、天井兩旁廂房木隔扇隔開,木隔扇上是縷空雕花圖案。
塘頭坪,位於連州東陂古鎮西北500米處。據悉,這裏唐五代前已立村,1000多年。村里現存門樓五座,一座鎮東,四座面西,座座門樓沉澱著村遺韻。
朱崗村位於州鎮西北方30多公里處。朱崗村大部分人家姓吳,始祖念四公吳氏源流世系70世祖,其後人遷居連州已有上千年歷史。朱崗,稱朱崗堡,是兵寨、寨堡。因而,能顯示當年朱崗巡檢司餘威,是現存於朱崗堡東門和幾段橫亙著城牆。
連州大東山腳下,有一個古老村子,叫南坪村。南坪村始建於明代中期。南坪村雖然規模,但是規劃得井井有條。全村左青龍右白虎風水佈局,「犀牛臥欄」為居住理念,建築出四條橫巷道、三條直行巷道。古老磚瓦房屋,飛簷翹,雕簷畫棟,小巧而緻。
延伸閱讀…
江古山村位於英德市東北部,距離市區65公里,東翁源縣翁城鎮交界,南橋頭鎮、東華鎮黃陂相鄰,西東華鎮大鎮,北翁源縣鐵龍林場接壤,轄區面積118平方公里。素有「圍樓村」美譽江古山村,有著10座古圍樓,其建築雄渾、緻高雅,體現出了客家民俗風情。
西牛鎮地處英德市西部,距英德市區48公里,是中國麻竹筍鄉。這裏山清水秀,物產,民風,古樹落眾多,其中人稱「秀才之村」金竹下寨其中之一。建築風格極具軍事防禦功能,山峰神話傳說,山上樹木,古木參天,人稱「秀才之村」下寨古村落座落在這龍頭(廟頂山)龍右腳(雞啼石山)之間。
金子頂村位於英德市西牛鎮西南部,距英德市區近80公里,西牛鎮墟鎮30多公里,離九(龍)沙(垻)公路4公里。該村海拔570.8米,是英德西南地區第二高峰,是革命老區。金子頂村落古建築保存,村落入村道路鋪設水泥路,民風,村中保存農具和古生產工具一批,具有收藏和參觀研究價值。
石橋塘村位於青塘鎮青南村,是英德市現存規模、歷史、文化底蘊、保存較具代表性一個客家古村落。
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村民是「盧氏」一族後代。現存宗祠兩座:盧氏宗祠,四家祠;客家古民居建築(四點金式古樓)兩處,是四角古石樓,新和隆樓;現保留百年古井四口—-石樓西北角古井、石樓樓內古井、祠堂東南角古井和祠堂塘邊大井。
古寨村位於英德黃花鎮,景點彭家祠坐落於此。彭家祠依靠螺山而建,面朝一泓清溪。山腳直至山巔,氣勢,稱為小「布達拉宮」。它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合稱嶺南建築三瑰寶。
彭家祠始建於清代中葉,既是當地彭氏族人抵禦土匪滋擾而建防禦型堡壘,是祠堂,鄉間稱「寨山古堡」,有保存牆壁雕刻、古老窗花和咸豐年間(1851—1861年)「明義知方」賜匾。
找一個閒暇時光,給自己一個放鬆機會
古村落帶你感受,一份靜謐
早前,英德市積極參與第五批廣東省古村落普查認定工作,申報7個古村落項目。日前,經省文聯、省民協組織評審專家終評認定,全省共有45個村落入選廣東省第五批古村落名單,其中英德市有5個入選。西牛鎮·下寨村西牛鎮地處英德市西部,距英德市區48公里,是中國麻竹筍鄉。
連州市大路邊鎮黎水村、東村崗村、西岸鎮東村和豐陽鎮畔水村4個古村落認定第五批廣東省古村落!這是記者日前廣東省民協獲悉。,加上之前入選豐陽古村、卿罡、石蘭寨、衝口、馬帶和白家城村,連州已有10個「廣東省古村落」。
廣東公佈第五批省級古村榜單中,一共45個村,這個小城獨佔12個!南嶺以南,有這樣一個地方,她美得,靜居粵北一隅,低調不為人知。
廣東公佈第五批省級古村榜單中,一共45個村,這個小城獨佔12個!南嶺以南,有這樣一個地方,她美得,靜居粵北一隅,低調不為人知。
3月15日,惠城區旅遊局相關旅遊企業一行橫瀝政府人員指引下,橫瀝鎮墨園村進行鄉村旅遊資源調研。
骨子裏有一種懷情懷,喜歡看古建、訪古村,古老歷史中,感受著它們魅力。散落溫州鄉郊古村落歷史,規劃和諧,建築類型,耕讀文風,行走其間,彷彿每一條青石壘鋪小路,每一塊古舊斑駁牆體,能滲透出故事來。
骨子裏有一種懷情懷,喜歡看古建、訪古村,古老歷史中,感受著它們魅力。散落溫州鄉郊古村落歷史,規劃和諧,建築類型,耕讀文風,行走其間,彷彿每一條青石壘鋪小路,每一塊古舊斑駁牆體,能滲透出故事來。
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山下村民居保持著原始風貌。羅浮朝雨浥塵,雨後福田,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這個坐落於羅浮山南麓,地處惠州、廣州和東莞之間小鎮,現代生活中夾雜著幾絲古典氣息。這裏山下村和徐田村,去年評為「廣東省古村落」。
延伸閱讀…
厭倦了城市燈紅酒綠?鶯歌燕舞?那麼找個時間到廣東知名美得「」地方去吧。這讓我們一起搭上「時光機」,去廣東古村落尋找心底深處吧!一、朗頭村 古意粵味花都朗頭村是廣東一處迷人村落,他美於它保護,整個鄉村環境乾。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承辦,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協辦2021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接會(以下簡稱「廣東接會」)於9月10-11日廣州南酒店舉辦。
2021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接會於2021年6月底啟動徵集,8月10日截止徵集。經組委會審核項目,於8月中下旬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文化旅遊」、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廣東文旅投融」權威平台外發布項目接需求。
本次徵集項目類型涵蓋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溫泉旅遊、森林旅遊、海濱海島、主題樂園多種形態,包括民宿、田園綜合體、古村落開發、特色小鎮、文化創意園、文旅旅遊基礎設施、體育旅遊、自駕營地、醫療、研學旅行、演藝娛樂、動漫遊戲、智慧旅遊、文創商品、運營託管、旅遊裝備製造業態產品。
項目主題:文化場館,文化娛樂綜合體
土地面積:41300平方米,建設用地65000平方米
項目簡介:該項目國家文旅部發文推薦優質投融資項目,廣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項目,目前投資超6億元,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 2012年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完成全面建設,2021年投入全面運營。目前是廣東省文化綜合體,江門城市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標。計劃打造為大型城市文化綜合體,將城市多種文化功能、多種文化經營種類集聚一體,實現演藝、影視、藝術教育、藝術培訓、藝術展覽、藝術商場、休閒服務文化功能聚集,成為文化產品創意設計、生產孵化、銷售服務產業鏈。該項目既是城市文化基礎設施,是城市文化生產、消費、經營於綜合文化產業平台,項目年接待遊客量達50-100萬人次。
項目需求:債權融資60000萬元,股權融資5000萬元;項目招商,上下游合作,宣傳營銷,教育培訓,人才招聘,其他
項目主題:文化產業園區,機場、道路、碼頭及集散中心基礎設施
土地面積:70畝,建設用地70畝
項目簡介:項目依託鎮海埠超10萬畝生蠔養殖基地,擁有橫山漁港海鮮漁獲產品,國道228、西部沿海貫穿而過,出口出入,是遊客品嘗生蠔和海鮮美食首選地。項目蠔文化帶動「台山蠔」(年產值10億元)帶動各項產業升級(蠔產品研發、養殖、物流、批發、冷藏、深加工、美食),建設主要體驗生蠔生長過程旅遊+生蠔、海鮮集散批發市場+生蠔海鮮美食+生蠔深加工產品銷售。未來項目擬產業+旅遊模式建設生蠔、海鮮交易批發市場、冷庫、物流設施,建成後實現年接待遊客量達10-50萬人次。
項目需求:股權融資3000萬元;項目招商,上下游合作,人才招聘
土地面積:65畝,建設用地50畝
項目簡介:項目位於城市中心,東臨濱江新區,西接蓬江城市中心,北延江門大道,南近江門汽車總站,交通發達。區域內建築塘邊裡民房、祠堂和少量廠房組成,保留了民國時期僑鄉建築特色。項目計劃利用現有傳統建築風貌和汽車銷售產業鏈,引入創意產業、休閒旅遊理念,建設一批具有嶺南文化風情市中心休憩區,委託中國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汽車文旅項目的產業設計進行前期策劃,並舉辦汽車文化節進行推廣。
項目需求:12000萬元;註冊資本1200萬元以上,有開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項目的經驗企業。
土地面積:200畝,建設用地110畝
項目簡介:項目位於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石板沙風情島內,依託石板沙獨有生態優勢、區域優勢、美食優勢,結合石板沙獨樹一幟的疍家漁耕文化、蜆文化,打造集疍家美食、休閒放鬆、商務娛樂於旅遊度假目的地。其中,「疍家風情組團」圍繞黃沙蜆做文章,建設黃沙蜆酒店、黃沙蜆體驗館、五邑水街、魚香酒吧、僑鄉文創館、疍家民宿,提升石板沙文化品牌;「養心天堂組團」開發生態養生體驗項目,打造水鄉田苑、生態雅居、養生館、生態泳池、禪修學院。建成後預計年吸引遊客超過100萬人次。
土地面積:6750畝,建設用地750畝
土地面積:6750畝,建設用地750畝
項目需求:10000萬元;企業的註冊資本1200萬元以上,有開發古村旅遊發展建設相關項目的經驗
土地面積:260畝(其中山地248畝,可建設用地12畝)
項目簡介:項目所在地鄰近叱石觀音寺,位於杜阮鎮中部,離路口只有1.1公里,是杜阮涼瓜核心種植示範村,「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杜阮涼瓜)重點產業帶動、龍母廟。項目計劃活化週邊旅遊資源發展閒置舊屋房(磚房、泥磚屋),特色農產品打造特色鄉村文旅綜合體。現有青磚房、泥磚屋50間,連片閒置屋區。
項目主題:酒店、賓館,民宿、客棧非標住宿,文化娛樂綜合體
土地面積:4200畝,建設用地300畝
項目簡介:項目位於革命老區台山深井鎮,具有歷史文化背景和紅色文化底蘊,為港澳首個生態文明研學基地;項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台山核心片區,距珠三角、港澳地區2.5~3時車程,交通。項目計劃充分利用盤皇島地理環境和紅樹林生態資源、農海產品起點,構建旅遊、農旅結合全域旅遊體系,結合紅樹林觀光,濕地公園、鷺鳥觀賞基地、珠三角純原生態休閒養生目的地,擬打造宜養宜居原生態度假項目。該項目建設規劃分三個階段:原生態休閒度假養身層面、建設深井休閒體育名鎮、打造獨有紅樹林生態經濟圈。項目完成資源收攏、調研設計、首期建設指標、團隊及管理系統建設,並列為台山市、江門市重點項目。目前建設水上遊樂及水體經濟體系、民宿經營,籌建主題酒店及商業文化街,預計年接待遊客量達50-100萬人次。
項目需求:債權融資8000萬元,股權融資8000萬元;項目招商,上下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