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稱四合房[1],是一種合院式中國傳統建築,其格局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中間,故名四合院。 [2]
四合院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稱為三進院落[3]。一般而言,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活動空間,人不得進入,故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 [4]庭院,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外界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變遷,傳統四合院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臨著保護和發展矛盾,一些四合院列為了中國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有一些拆除。
四合院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西周時期有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兩進院落建築遺蹟,是中國已知、四合院實例。 [5]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發展,受到風水學說影響,四合院選址到佈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後方。 [6]
然而,古代盛行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主體建築,周圍迴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7] 晚唐出現具有廊廡四合院,取代了廊院,宋朝後,廊院減少,到明清絕跡。 [8]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元世祖忽必烈「詔城居民之過京城,貲(有錢人)及居職(朝廷供職)者先,乃定製地八畝一分」,分給前往大都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9] 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北京四合院雛形。 [10]後經明、清完善,形成北京特有四合院建築風格。
大門叫街門、宅門,是北京四合院與外界溝通通道,修築整個院落東南側,取「紫氣東來」意,[27]有說法是佔八卦中巽位,即風位,是和風、潤風吹進位置,引進東南風,擋住冬天西北風,是吉祥之位,[28]體現「坎宅巽門」原則。 [29]
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四合院是官宦和士紳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氣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雜院四合院繼續改進適應汽車、空調設備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大家庭見,有錢人家願意在交通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人口密度市區。因此作為民居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危改項目,保留院落結構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設施。 [13]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世界人居獎。 [14]北京南池子危改中,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 [15]2006年,北京市公佈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參考。 [16]
四合院中國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建造得多,北京四合院為代表。
北京是四合院見有特色城市。北京四合院特點是,絕大多數爲層建築,[17]當中圍成院落接近正方形,四面各房屋獨立,廊,[18]院門多開東南方位。 [19]
從空中俯瞰北京城,可以看到一片灰瓦房屋圍著一個四方院子。院子裡綠蔥蔥樹木灰色房屋做點綴,四合院院裡人們提供了樹蔭。北京四合院現在和北京胡同一起,成為北京傳統文化和民俗代表,成為北京城市建築形象標誌。
北京外,中國北方其他地方四合院為主要民居形式。於氣候、建築材料、文化傳統因素影響,地區四合院有特色。
山西省喬家大院山西風格四合院。地說,黃土高原上窯洞圍合而成下沉式「地坑窯」院落是四合院一種。另外,雲南省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式民居,是正房、廂房和三坊房屋及明壁圍成四合院。 [20]
之處是,山西南部以及陝西、河南地,於夏季有西曬,因此減少日曬而院子南北向加長,像北京四合院為接近正方形,而是長方形。而安徽徽州四合院則南北而東西長,接受多日照。 [20]西北甘肅、青海風沙大,因此加高了院牆,稱為莊窠。南方庭院,四周樓圍成,中央稱為天井。
此外,雲貴「一顆印」和東北大院與四合院有相似之處,不過有著本質。東北土地而氣候,因此院子麵積,院內空地多,以便接納多陽光。 [21]
正式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土地面積大小、家中人數多少來建造,到可以只有一進,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帶跨院。者,房間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25間到40間。 [22]廂房後牆院牆,拐角處砌磚牆。四合院外邊用牆包圍,牆壁,不開窗戶,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王府和寺廟是四合院佈局進行設計和建造。
院,進了街門直接院子,以中軸線貫穿,房屋是單層,倒座房、正房、廂房圍成院落,其中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個方向房屋廂房,南房門北開,故稱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兩進四合院分為前院和後院,後院叫做內宅。前院門樓、倒座房組成,連接前後院為垂花門,一些住宅月亮門,後院東西廂房、正房、遊廊組成。有兩進四合院,例如北京茅盾故居,並沒有垂花門隔出前院,而是正房後加後院,建專供女眷居住後罩房。
四合院三進院落,第一進院是垂花門之前倒座房所居院,第二進院是廂房、正房、遊廊組成,正房和廂房旁可加耳房,第三進院正房後後罩房,正房東側耳房開一道門,第二和第三進院。整個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後院,影響。這其中有反映「男外女內」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影響。
四、五進院組合方式多,為「前堂後寢」式。第一進院三進院,第二進院是外使用廳房和東西廂房,後設一道垂花門,廳房和這道垂花門之間形成第三進院,垂花門後正房和廂房所在第四進院,是主院。如果後面有後罩房,構成了第五進院。有倒座房北側建一排南房,而組成四進或五進院。 [23]
北京四合院兩個胡同之間距離,77米左右,[24]一些院落有花園和假山。規格一些四合院設有廁所,這些內設廁所安排到西南角,風水說法,西南為「五鬼地」,建廁可以穢物白虎鎮住,[25]實用角度看,廁所建在西南方適應了西北-東南風向,可防臭味院內擴散,[26]但大多數居民如廁大多胡同里「官廁」即現在說公共廁所。
四合院是許多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包括大門、正房、廂房。
此外,雲貴“一顆印”和東北大院與四合院有相似之處,不過有著本質。東北土地而氣候,因此院子麵積,院內空地多,以便接納多陽光。 [21]
主人地位等級四合院街門分為王府大門、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牆垣式門(門樓)幾種形制,[30]隨著西洋式建築圓明園修建,民間出現了大量中西合壁式門樓,百姓形像地稱為「圓明園式」門樓。
王府大門顧名思義是於王府,是三間房開門一間,大門上有門釘。等級有63顆門釘。大門和金柱大門是有官人家使用。大門一開間,門設於中柱位置;金柱大門規格上,門設於金柱位置。蠻子門和如意門是人家使用。蠻子門門靠前,設於檐柱位置;如意門檐柱位置砌一堵牆,門。如意門上面門頭是磚雕,有用瓦片堆成鏈形,砂鍋形圖案。大門是直接牆上磚砌築一個入口門洞,安裝門扇,沒有內部空間,稱為門樓。
王府大門(大門五間,啟門三,醇王府)
金柱大門(門框前移,設於金柱位置)
蠻子門(門框進一步前移,設於檐柱位置)
如意門(檐柱位置砌一堵牆,牆上開門)
門樓屋頂鋪瓦有筒瓦和仰合瓦兩種方式。屋頂有清水脊和捲棚(稱元寶脊)幾種。清水脊兩邊有兩塊瓦,稱為蠍子尾,鴟尾,天笏,蠍子尾下面有花磚。房檐位於墀頭位置裝有博風起到保護墀頭牆作用,博風可以有磚雕。
雀替是位於檐柱和簷枋之間木構件,力學上有作用,但雀替和三幅雲地是官品象徵。只有王府大門、大門和金柱大門有雀替,而蠻子門和如意門於大門設檐柱上,因此沒有雀替位置。
門簪是楹門中門檻上木結構,大門四顆門簪,小門兩顆門簪。門簪露於門外部分用門簪帽來裝飾,門簪帽是帶有曲線六角形。門簪帽上雕刻有跡象圖樣和文字。
大門門板有很多種,門板上還雕刻聯,講究一些街門雕刻有門心,聯句是「傳家,詩書濟世長」之類。 [31]門上中間裝有門鈸,於叩門,門下方有護門鐵。
墀頭是指山牆突出檐柱以外部分,[32]墀頭牆上盤頭(稱為戧簷和拔簷)以及如意門門頭磚雕是工藝品。墀頭牆叢上是戧簷,兩層拔簷,蓮花墩,貼花部件。如意門門頭上往下是欄板和望柱、冰盤簷、梟混、連珠、掛落板部件。
門墩是指門枕石位於門外部部分,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兩種,門枕石內部有一石窩於插入門樞。門墩是門樓中有特色一個組成部件,彌座,抱鼓或箱形,以及獸吻或獅子(有說是狻猊)幾部分組成。門樓形制門墩形制有差異,出現門墩上雕刻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資料,是石刻藝術品。
門旁有上馬石和拴馬樁設施,有的有泰山石敢。
影壁四合院中於遮擋視線、美化實現和突出大門作用,是磚砌成,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彌座,有沒有座。四合院大門有時候後退後大門左右修建八字牆,稱為燕翅影壁,撇子影壁。四合院門內有一個影壁,鑲嵌東廂房盝頂山牆上,有規格一些院落,採用獨立影壁。影壁有置於四合院門外街道中正大門位置。
影壁牆身中心區域稱為影壁心,由45度角斜放方磚貼砌而成,一點影壁可能沒有什麼裝飾,但磨磚縫,影壁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磚雕。影壁牆上磚雕主要有中心區域中央和四角,屋頂相交地方有混梟和連珠。中心方磚上面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影壁牆中央鑲嵌壽字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意味磚雕。
影壁牆頂和屋頂,雖然是磚砌,影壁頂磚雕出椽子,並上設清水脊或捲棚脊屋頂。
四合院,稱四合房[1],是一種合院式中國傳統建築,其格局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中間,故名四合院。 [2]
延伸閱讀…
四合院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稱為三進院落[3]。一般而言,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活動空間,人不得進入,故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 [4]庭院,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外界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變遷,傳統四合院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臨著保護和發展矛盾,一些四合院列為了中國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有一些拆除。
四合院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西周時期有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四合院實例。 [5]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發展,受到風水學說影響,四合院選址到佈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後方。 [6]
然而,古代盛行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主體建築,周圍迴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7] 晚唐出現具有廊廡四合院,取代了廊院,宋朝後,廊院減少,到明清絕跡。 [8]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元世祖忽必烈“詔城居民之過京城,貲(有錢人)及居職(朝廷供職)者先,乃定制地八畝一分”,分給前往大都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9] 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北京四合院雛形。 [10]後經明、清完善,形成北京特有四合院建築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很多四合院淪為了雜院,[11]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改造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 [12]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保護院落。
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四合院是官宦和士紳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氣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雜院四合院繼續改進適應汽車、空調設備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大家庭見,有錢人家願意在交通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人口密度市區。因此作為民居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危改項目,保留院落結構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設施。 [13]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世界人居獎。 [14]北京南池子危改中,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 [15]2006年,北京市公佈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參考。 [16]
四合院中國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建造得多,北京四合院為代表。
北京是四合院見有特色城市。北京四合院特點是,絕大多數爲層建築,[17]當中圍成院落接近正方形,四面各房屋獨立,廊,[18]院門多開東南方位。 [19]
從空中俯瞰北京城,可以看到一片灰瓦房屋圍著一個四方院子。院子裡綠蔥蔥樹木灰色房屋做點綴,四合院院裡人們提供了樹蔭。北京四合院現在和北京胡同一起,成為北京傳統文化和民俗代表,成為北京城市建築形象標誌。
北京外,中國北方其他地方四合院為主要民居形式。於氣候、建築材料、文化傳統因素影響,地區四合院有特色。
山西省喬家大院山西風格四合院。地說,黃土高原上窯洞圍合而成下沉式“地坑窯”院落是四合院一種。另外,雲南省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式民居,是正房、廂房和三坊房屋及明壁圍成四合院。 [20]
之處是,山西南部以及陝西、河南地,於夏季有西曬,因此減少日曬而院子南北向加長,像北京四合院為接近正方形,而是長方形。而安徽徽州四合院則南北而東西長,接受多日照。 [20]西北甘肅、青海風沙大,因此加高了院牆,稱為莊窠。南方庭院,四周樓圍成,中央稱為天井。
此外,雲貴“一顆印”和東北大院與四合院有相似之處,不過有著本質。東北土地而氣候,因此院子麵積,院內空地多,以便接納多陽光。 [21]
延伸閱讀…
正式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土地面積大小、家中人數多少來建造,到可以只有一進,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帶跨院。者,房間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25間到40間。 [22]廂房後牆院牆,拐角處砌磚牆。四合院外邊用牆包圍,牆壁,不開窗戶,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王府和寺廟是四合院佈局進行設計和建造。
院,進了街門直接院子,以中軸線貫穿,房屋是單層,倒座房、正房、廂房圍成院落,其中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個方向房屋廂房,南房門北開,故稱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兩進四合院分為前院和後院,後院叫做內宅。前院門樓、倒座房組成,連接前後院為垂花門,一些住宅月亮門,後院東西廂房、正房、遊廊組成。有兩進四合院,例如北京茅盾故居,並沒有垂花門隔出前院,而是正房後加後院,建專供女眷居住後罩房。
四合院三進院落,第一進院是垂花門之前倒座房所居院,第二進院是廂房、正房、遊廊組成,正房和廂房旁可加耳房,第三進院正房後後罩房,正房東側耳房開一道門,第二和第三進院。整個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後院,影響。這其中有反映“男外女內”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影響。
四、五進院組合方式多,為“前堂后寢”式。第一進院三進院,第二進院是外使用廳房和東西廂房,後設一道垂花門,廳房和這道垂花門之間形成第三進院,垂花門後正房和廂房所在第四進院,是主院。如果後面有後罩房,構成了第五進院。有倒座房北側建一排南房,而組成四進或五進院。 [23]
北京四合院兩個胡同之間距離,77米左右,[24]一些院落有花園和假山。規格一些四合院設有廁所,這些內設廁所安排到西南角,風水說法,西南為“五鬼地”,建廁可以穢物白虎鎮住,[25]實用角度看,廁所建在西南方適應了西北-東南風向,可防臭味院內擴散,[26]但大多數居民如廁大多胡同里“官廁”即現在說公共廁所。
四合院是許多單體建築組合而成,包括大門、正房、廂房。
大門叫街門、宅門,是北京四合院與外界溝通通道,修築整個院落東南側,取“紫氣東來”意,[27]有說法是佔八卦中巽位,即風位,是和風、潤風吹進位置,引進東南風,擋住冬天西北風,是吉祥之位,[28]體現“坎宅巽門”原則。 [29]
主人地位等級四合院街門分為王府大門、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牆垣式門(門樓)幾種形制,[30]隨著西洋式建築圓明園修建,民間出現了大量中西合壁式門樓,百姓形像地稱為“圓明園式”門樓。
王府大門顧名思義是於王府,是三間房開門一間,大門上有門釘。等級有63顆門釘。大門和金柱大門是有官人家使用。大門一開間,門設於中柱位置;金柱大門規格上,門設於金柱位置。蠻子門和如意門是人家使用。蠻子門門靠前,設於檐柱位置;如意門檐柱位置砌一堵牆,門。如意門上面門頭是磚雕,有用瓦片堆成鏈形,砂鍋形圖案。大門是直接牆上磚砌築一個入口門洞,安裝門扇,沒有內部空間,稱為門樓。
王府大門(大門五間,啟門三,醇王府)
金柱大門(門框前移,設於金柱位置)
蠻子門(門框進一步前移,設於檐柱位置)
如意門(檐柱位置砌一堵牆,牆上開門)
門樓屋頂鋪瓦有筒瓦和仰合瓦兩種方式。屋頂有清水脊和捲棚(稱元寶脊)幾種。清水脊兩邊有兩塊瓦,稱為蝎子尾,鴟尾,天笏,蝎子尾下面有花磚。房檐位於墀頭位置裝有博風起到保護墀頭牆作用,博風可以有磚雕。
雀替是位於檐柱和簷枋之間木構件,力學上有作用,但雀替和三幅雲地是官品象徵。只有王府大門、大門和金柱大門有雀替,而蠻子門和如意門於大門設檐柱上,因此沒有雀替位置。
門簪是楹門中門檻上木結構,大門四顆門簪,小門兩顆門簪。門簪露於門外部分用門簪帽來裝飾,門簪帽是帶有曲線六角形。門簪帽上雕刻有跡象圖樣和文字。
大門門板有很多種,門板上還雕刻聯,講究一些街門雕刻有門心,聯句是“傳家,詩書濟世長”之類。 [31]門上中間裝有門鈸,於叩門,門下方有護門鐵。
墀頭是指山牆突出檐柱以外部分,[32]墀頭牆上盤頭(稱為戧簷和拔簷)以及如意門門頭磚雕是工藝品。墀頭牆叢上是戧簷,兩層拔簷,蓮花墩,貼花部件。如意門門頭上往下是欄板和望柱、冰盤簷、梟混、連珠、掛落板部件。
門墩是指門枕石位於門外部部分,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兩種,門枕石內部有一石窩於插入門樞。門墩是門樓中有特色一個組成部件,彌座,抱鼓或箱形,以及獸吻或獅子(有說是狻猊)幾部分組成。門樓形制門墩形制有差異,出現門墩上雕刻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資料,是石刻藝術品。
門旁有上馬石和拴馬樁設施,有的有泰山石敢。
影壁四合院中於遮擋視線、美化實現和突出大門作用,是磚砌成,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彌座,有沒有座。四合院大門有時候後退後大門左右修建八字牆,稱為燕翅影壁,撇子影壁。四合院門內有一個影壁,鑲嵌東廂房盝頂山牆上,有規格一些院落,採用獨立影壁。影壁有置於四合院門外街道中正大門位置。
影壁牆身中心區域稱為影壁心,由45度角斜放方磚貼砌而成,一點影壁可能沒有什麼裝飾,但磨磚縫,影壁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磚雕。影壁牆上磚雕主要有中心區域中央和四角,屋頂相交地方有混梟和連珠。中心方磚上面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影壁牆中央鑲嵌壽字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意味磚雕。
影壁牆頂和屋頂,雖然是磚砌,影壁頂磚雕出椽子,並上設清水脊或捲棚脊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