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鴻(一六一六年~一七一四年),名珂,字平階,又名諸生、雯階,號宗陽子,門人稱其「杜陵夫子」。明末清初風水師、堪輿學家,詩詞人。世代居於華亭張澤(今松江區張澤鎮)。
蔣大鴻幼年喪母,中年喪父。初隨父安溪公習形家風水。後經多番引證,發覺很多地方,但不知如何改正。後機緣巧合,得無極子傳授玄空風水,恍如茅塞頓開。後集各家法,加以融會貫通,後習吳天柱水龍法、武夷道人陽宅法。如此十年後,蔣氏開始四處遊歷,引證所學風水,十年,完全掌握玄空風水真諦,成為中國風水一代宗師。晚年蔣大鴻紹興稽山耶溪定居。姜垚《師》:康熙五十三(甲午一七一四年)年,東關人沉孝子葬親。死後葬於若耶溪樵風涇。以此資料計算,蔣氏享壽九十八歲。
另外有一說云蔣氏墓穴紹興府會稽縣,東南距城十馀裡石帆山下林家匯。這個說法源自民國十一年榮錫勳著作《蔣大鴻墓記》。
蔣大鴻早年雲間派陳子龍學習詩詞,有名望,後人稱蔣氏詩詞中云間派代表人物之一。 《松江府志》:蔣平階,字大鴻。明諸生,年十八,陳黃門遊,詩文日益,性豪雋,有古義俠風。晚業堪輿,精其術。今言三元法者,宗平階。陳黃門即陳子龍。
蔣氏詩詞帶感情抒發風格。及明亡後,其風格每多重於亡國情。詩詞著作《支機集》(門人沉億年、周積賢)於生於明朝亡國時,蔣氏亡國有感受。明亡時,投唐王,獲授兵部司務,後升為衙史。後明亡,蔣氏官,心投放於風水及詩詞中。
康熙十七年時,朝廷開史局,徵有博學鴻詞文人。當時有人上表舉薦蔣大鴻,但蔣氏推辭。
蔣大鴻門人有姜垚(會稽人,字汝臬,號堯章,著《師》、《青囊奧語注》、《平砂玉尺辨偽歌》、張仲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孝廉)、駱士鵬(今江蘇丹徒縣人,考廉)、呂相烈(山陰人,文學,因求蔣大鴻卜母墳,而蔣定交,其叔呂師濂,弟洪烈之。)、武陵胡泰徵、畢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恆洪、王濟善、李衡人。
於蔣大鴻算是明末抗清臣,因此其生平事蹟,雖然有府志縣志記載,但不算詳盡。
上面這些描述,基本上是綜述於下列材料。
及明亡,唐王僭號於閩。平階赴,授兵部司務,晉御史,抗疏核鄭芝龍。福建破,亡命,服黃冠,烏之術,於世。東至齊魯,登泰岱,謁曲阜,轉徒吳越間,樂會稽山水,遂家焉。康熙十七年,朝廷開史局。徵博學鴻詞,故人平階地,亟馳書止。平階詩文詳瞻,宗雲間派,西京盛唐要歸。於書宏覽,洞究無遺。談幾社軼事,感慨跌宕,滾滾不能休。酒闌燭灺,涕淚,聞者服其才而哀其志焉。著書十馀種,卷以百計,歿後散落無存。遺命葬若耶樵風涇。
蔣平階,字大鴻。居張澤、爾揚猶子。嘉善籍諸生,崇禎間,幾社有聲。乙酉亡去,赴閩。唐王授兵部司務,晉御史,核鄭芝龍,人咸壯。閩破,服黃冠亡命。烏術,遊齊魯,轉徒吳越,樂會稽山水,止焉。卒,遺命葬若耶樵風涇。平階少陳子龍遊,詩文詳瞻。天文、地理、陰陽、曆數書,洞究無遺。兵法,時遇權閹,未展所學,晚益精堪輿。康熙間,有以博學鴻詞薦者,大鴻亟止。談幾社軼事,感慨跌蕩,涕淚,聞者哀其志焉。
子部藝術類《地理古鏡歌》篇首題:大鴻,字平階,號宗陽子,江南華亭人。明亡,唐王僭號,授兵部司務,歷御史。福建破,亡命。入務本朝,其友欲以博學鴻儒薦,大鴻止。卒於紹興。著書十馀種,卷以百計,散失。
“其倡言救世,地理辨正一書。後復抒所得,作天元五歌,謂此糟粕,其此,他無秘本。三吳兩浙,有自稱得平階真傳及偽撰成書指為平階秘本者,託。”
蔣平階,字大鴻,江南華亭人。,其祖命習形家學,十年,始得其傳。偏證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十年,始得其旨;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著地理辨正,取當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析其是非,惟尊唐楊筠鬆一人,文辿筠松傳。其於廖瑀、賴文俊、何溥以下,視蔑如。世所惑溺者,莫甚於平砂玉尺一書,斥其偽。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罄,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倡言救世,地理辨正一書。後復抒所得,作天元五歌,謂此糟粕,其此,他無秘本。三吳兩浙,有自稱得平階真傳及偽撰成書指為平階秘本者,託。從之學者,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徵,淄川畢世持,他無傳授。姜垚注囊奧語及平砂玉尺辨偽,總括歌,即附地理辨。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多唱和。地學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稱為「蔣盤」。
《詞抄》蔣平階,原名階,一名雯階,一字斧山。江南華亭人,明諸生,有《支機集》。
幼年喪母中年喪父使得蔣大鴻早年,品味了人間冷暖,,其祖命習形家學,十年,始得其傳,因此接觸了堪輿學,可以推測蔣大鴻早年多由其祖父這位風水先生所養大。
後來跟隨陳子龍學習詩詞,使得蔣大鴻得以躋身上流社會,並且開始靠文采揚名(“崇禎間,幾社有聲。”幾社是明末文社組織。主要成員有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何剛人。他們宣揚”絕學有興幾,而得知幾神之義”(杜春登《社事始末》),故名”幾社”。)。
而我們去閱讀蔣大鴻存世詩詞作品,會發覺確實文藻華麗,有云間派華麗麗國,縣誌中評價詳瞻典麗,確實名副其實,能看出蔣大鴻早年具備文學水準了。
而幾社揚名這段經歷,蔣大鴻廝混文壇政壇積累了經驗。歷史上,幾社並不是一個文社,而是杜麟徵和夏允彝謀求文會方式聯合松江士人一起反抗閹黨東林黨人組織,蔣大鴻當時幾社學習詩詞外,還了解到了許多東林黨人風流軼事和政治鬥爭。於是晚年寫出了《東林始末》這部史籍著作。
只有上層政治鬥爭有著足夠了解,只有汲汲於從政文人,才能寫出這樣史述性著作。
及明亡,唐王僭號於閩。平階赴,授兵部司務,晉御史,抗疏核鄭芝龍。
這裡說是明亡後,蔣大鴻參與了舊朝臨時政權,並且授予了兵部司務職位來抗清。
我們其他史料中能看到蔣大鴻作為兵部司務記載,並且這記載中,蔣大鴻作為兵部司務展現了政治才能。
上謂兵部試司務蔣平階曰:『覽爾奏,多發人發,如一官五月而數人、一人數月而三命、百里而督撫並設、巡方中使並差,害政大者。謂「疑人復留用,募兵餉;有聽言之名,而未收其;去鋪張而存實意,□失機而持重」。切要語,朕嘉尚焉』!
不過可惜是臣子扶大廈傾,抗清運動徹底失敗了,於是蔣大鴻穿上黃冠裝作一個宗教人士到處漂泊,自己幼學堪輿之術謀生。
福建破,亡命,服黃冠,烏之術,於世。東至齊魯,登泰岱,謁曲阜,轉徒吳越間,樂會稽山水,遂家焉。康熙十七年,朝廷開史局。徵博學鴻詞,故人平階地,亟馳書止。
兜兜轉轉數十年,蔣大鴻回到了自己幼時以堪輿謀生狀態,定居了會稽,今紹興。
而且如今江山也已易主,自己官仕途夢也已無意義,抗清老友們一個個離世了。
《東南紀事》裡,我們能看到這些記載:
“是時,宗周既食十日矣,見書傷悼,曰:“吾講學十五年,得此人。 ”門人私諡正義先生。後魯王贈簡討,死後十三年,友人蔣平階、魏簡葬於梅里尖西阜。其後毓蓍四日死者,有潘集。”
說便是蔣大鴻舊朝故人紹興這個他後來選擇定居地,厚葬官員和文學家們,例如劉宗周這樣理學大家。
蔣大鴻,只能詩文中抒發自己報國志和憶想前朝,康熙年間,有以博學鴻詞薦者,大鴻亟止,說康熙年間,有人想要舉薦蔣大鴻官,蔣大鴻拒而辭。
談幾社軼事,感慨跌宕,滾滾不能休。酒闌燭灺,涕淚,聞者服其才而哀其志焉。
著書十馀種,卷以百計,歿後散落無存。
《紹興府志》中這兩句,便是蔣大鴻晚年描述。
蔣大鴻傳世堪輿作品,其實並不多。 《清史稿藝術傳》中所記述,便是情況。
例如傳統三合講究金木火水四大局,蔣大鴻搞個上山下水,雙星會坐,雙星會,到山到水四大局。
子部藝術類《地理古鏡歌》篇首題:大鴻,字平階,號宗陽子,江南華亭人。明亡,唐王僭號,授兵部司務,歷御史。福建破,亡命。入務本朝,其友欲以博學鴻儒薦,大鴻止。卒於紹興。著書十馀種,卷以百計,散失。
書後有戴鴻之識雲:「吾君平階蔣公得無極真人玉函秘,注地理辨正一書,悉本黃石、楊、曾之授,其旨矣,惜言多隱而不發。於是作天元五歌、天元餘義及集評水龍經四卷,顯而見焉。雖不外無極之傳,然覺其糟粕耳。去歲孝廉方正陳子禮園,嗜秘書,家藏,覓蔣氏遺書,內得古鏡歌五十馀首;乃蔣公得口授真傳之後,搜括餘蘊而作。
所以可靠,蔣大鴻所著堪輿著作,唯有《地理辨正》《天元五歌》《天元餘義》《集評水龍經》,市面上流傳所謂蔣大鴻所著書,多是託名蔣鴻而已。
而蔣大鴻堪輿著作,分為兩個時期。蔣大鴻堪輿這個領域最初開山著作,便是和姜垚《地理辨正》一書,並且他寫了一本過癮,後期作了一些補充,於是著了《天元五歌》,《天元餘義》書,而這些書創作,正值蔣大鴻30來歲間,明朝未亡之時,蔣大鴻氣風發時候,所以其書言辭,批判了主流堪輿界流行三合學。
(存世地理辨正古籍,封面上雲間二字能夠說明該書創作時期)
三合風水之所以明朝是作為堪輿界主流,主要是源於《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唐末後出現早期堪輿著作解讀。但唐後,宋初這個時期,三合風水偏向於秘傳,故成書多用隱語。到了元朝時這一局面有所改觀,元朝國師劉秉忠寫了《玉尺經》,選擇學大家董元彰多有三合風水專著,於是三合之學開始成為顯學,到了明朝時,國師劉基寫了《平砂玉尺註》,使得明朝時三合成主流風水流派,而蔣大鴻之所以揚名,因為他《地理辨正》中作為傳統主流堪輿三合風水批判一無是處,且當時普傳三合教材《平砂玉尺經》貶為害人,且舉出了一些反例明,引起了後人反思和反響,蔣大鴻因此堪輿界成名。
(紀曉嵐四庫總目提要裡蔣大鴻評價,講了這段三合風水歷史)
有破有立,不然破了於破,人們是會回歸以往權威,而蔣大鴻所立,便是三元地理學。
到了清朝順治時期,蔣大鴻晚年時期,他有名氣了,有許多人找他學習風水,呂相烈便是他徒亦友一位門生,而《天元五歌》便是他所作。
昔我師授我玉函秘曰:“天氣生魂,地氣生魄,陰陽魂魄,造化精英、性命根底於是乎寓焉。若祖宗父母葬不得所,二象蝕,五行災,身且保,而何有於延年獲福?
今授子玉函秘,山原水國,二宅奧樞,能窮其旨,是即人世金丹。但天道,傳非其人,毫釐千里,自誤誤人。爾於是熏沐敬受。 ”而微言妙義,不克驟,小憤失經,寒暑失序。曉悟,是歲十週。復遍考遺踪,驗其得失,蓋鞅掌者二十年,胼胝者數千里,乃得內無惑思,外制。
故願廣志殷,嘗持奧義贈後人。而見見,多方岐誤,或始信而,或得半而,或以偽而,欲求通曉,良。檇李沈生、於生及郡王生輩,資性肫篤,服膺不衰。丁酉歲,偕我周生翱翔入越。越之彥士殤子於宛委山。
惟時遊者多人,呂子求蔔一邱,奉藏母翣,並於宛委南麓,定馬鬣封。而呂子叔師濂及弟,予詩酒倡和,得意忘形,縞帶紵衣,願言古處。呂氏諸子定交於予,匪朝伊夕矣。夫於越諸山,祖於金庭、天姥,委於四明、若耶,霄客居,羽人所遊衍,願士披衣嵐岫,坐嘯岩阿。故酉戌之後,歲,三浙以東,虞江以西,足跡幾遍。
呂子同遊日,山川變態,心目洞然。周知昔人裁制法,而進問於予。予遵奉師訓,敬授玉函秘義,而要《天元歌》五篇。呂氏世族代產聞人,滋後昆,先哲,是能曲暢斯歌,雲陽旨,使有覺之類,咸識慎,則太始之餘非利濟全能。是探道奧,夫?
順治己亥,日月會於元枵之次中陽大鴻氏題於會稽樵風涇。
順治己亥年,便是1659年,此時蔣大鴻43歲,安居紹興了。 《天元五歌》便是他這一隱居時期所著書,引申自己當年《地理辨正》中所未發餘義。同時我們這序言中能看出,蔣大鴻收風水徒,主要是這一時期事情,且史料中多記載蔣大鴻晚年喜歡宅在家裡悶頭寫書,可惜其著作多散佚,相信許多蔣大鴻未能傳世風水著作是出於這一時期。
《清史稿》記載,蔣大鴻門徒主要有“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徵,淄川畢世持,他無傳授。姜垚注囊奧語及平砂玉尺辨偽,總括歌,即附地理辨”。這是《地理辨正》中《文》宣內容而來。
是,如果我們去調查這些蔣大鴻門生史料,會發現這些弟子多是政的文人,而非民間術士。
姜垚,會稽人、字汝臬、號堯章,姜希轍長子,明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姜逢元孫。姜垚七代“揚仕”,官昌化教諭(昌化縣、主管一縣教育)、國子監學(正九品)、國子監博士(國子監是當時國家學府),生子七人,有功名。
張仲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孝廉)、駱士鵬(今江蘇丹徒縣人,考廉)、呂相烈(山陰人,文學,因求蔣大鴻卜母墳,而蔣定交,其叔呂師源,弟洪烈之。)、武陵胡泰徵、畢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恆洪、王濟善、李衡人。
這說明了蔣大鴻晚年並沒有放棄自己作為文人和舊朝官員氣節,士族同遊,而堪輿學只是他自己一門,見到他玩,能夠同遊山水,詩文唱和,同氣相求青年,他會傾囊相授。
實際上並不是世人以為,他是那種收門徒謀生型術士。
4 世人眼中地學瘋子騙子,三元風水經
今天人若是風水感興趣,直接百度所得來資料,能有八成是玄空風水資料。
延伸閱讀…
而談玄空風水者尊蔣大鴻祖師,稱其蔣公,並且冠之以地仙美名,並談他傳說和事蹟,如“你葬出賊頭,我葬出王侯。”
民間流傳傳說中,蔣大鴻是一副不可一世形象同時具備著堪輿學實力。而蔣大鴻有一個深入人心形象,“天機不可洩露先生”。
實際上網上所謂後人稱地仙,以及天機不可洩露先生稱呼,是源於《師》
這故事當時民間土工口吻吹噓了蔣大鴻地仙名,同時民間地師口吐槽了蔣大鴻天機不可洩露先生譏名。
之所以會有這故事,是因為如果我們閱讀過蔣大鴻《地理辨正》以及《天元五歌》書,會發現他講到關鍵地方時三緘其口,然後一口一個天機不可洩露。
這給予讀者一個閱讀體驗,反映了民間地師看蔣大鴻吐槽主流堪輿學術看起勁時候,突然蔣大鴻戛然而止,說道天機不可洩露,讓人如墮雲霧之中同時勾起人們無窮探索好奇心,所以有了“天機不可洩露蔣大鴻”“美”名。
市面上流傳著蔣大鴻一則名言,即“故蔣杜陵鴻曰:“我葬出王侯,人葬出盜賊。 ”實際上是出自《沈氏玄空學》山龍出卦平洋葬法一章,這一句名言歷來人們看做蔣大鴻狂放不羈象徵。(事實上,這句話原型是《人子知》裡廖金精說,原話是我葬定出王侯扶聖主,他葬出草寇梁喜。只是沈竹礽記錯了,張冠李戴。)
許多關於蔣大鴻傳說,屬實,但事實不,故事是打動人心,蔣大鴻民間印像這麼定型了。
所以世人眼裡,蔣大鴻,一位高明狂放不羈三元風水營銷鬼才,自視甚人一葬一個敗絕,惑亂堪輿數百年,時代地學家視為洪水猛獸。
如紀大奎其《地理末學》中引用《桐城章氏地理全書解》中話說:“凡蔣氏葬地,及後人蔣氏法葬地,未有敗者,語其害,比洪水猛獸。益足以證餘言。因記諸卷首,誤宗蔣氏者,庶有所考雲。
那麼作為大家心目中營銷鬼才蔣大鴻,三元風水生意經,做了哪些事情呢?
接下來讓我們惡意去揣摩蔣大鴻心路歷程,作為營銷鬼才他會如何行動 。
第一步:著書立說,巴結權貴。
《地理辨正》一書是蔣大鴻成名開始,那麼蔣大鴻寫這本書目的是什麼?
作為營銷鬼才蔣大鴻可能是批判權威踩一腳抬高自身三元風水學,一方面詆毀當時那個時代主流三合風水學來為自己造勢,同時半遮半掩舉出三元風水學只言片語來引起人們興趣,讓當時民間術士入坑,來進入三元風水這款大型術數解謎遊戲中,而蔣大鴻,他作為著書帶節奏者,唯一擁有謎底人。
著書立說不夠,若是自身名不見經傳,有人信任自己,於是蔣大鴻巴結權貴,其中便是姜垚這位國子監博士,並官場人脈上層社會傳播自己學說,以此來蔓入下層,令三元風水學開枝散葉。
第二步:曲解地理經,創制術數模型。
早期堪輿古經中內容,隱語,是眾多堪輿學派源頭。
蔣大鴻是發現了這一點,於是曲解這些堪輿根基型經典,來自己樹統。 (不然罵三合是人會聽。)
瑣事《地理辨證》一書了篇幅,去解讀和註解這些早期堪輿古經,即後世所謂《地理五經》:《青囊經》、《青囊序》、《天玉經》、《青囊奧語》、《都天寶》,而這五部經,人們認為講是三合與天星內容,其中是三合風水。
而蔣大鴻這樣三元版註解和解讀後,人們覺得他解有道理,自身以來所學有了動搖。
但這些確確實實最初講三合和天星內容,其中雖然了很多隱語,但其中有一些三合和天星術語是曲解,所以如何三元去曲解,令蔣大鴻煞費苦心。
直到蔣大鴻發現了幕講僧這塊寶藏,於是終於想到瞭如何三元去曲解古經解決辦法,因此自鳴得意同時感激,自己著作中時誇讚幕講僧。例如:“無人信我醒心篇,幕講禪師先佐證”“王侯中求,無著禪師親口訣。”這裡提到是一個人,無著禪師民間認為即是幕講僧。
於是蔣大鴻開始白九星和三元系統來曲解,並增設山盤和向盤進一步複雜化三元風水體系,這樣有充分理論支撐和足夠時間來編各種訣,以此來著書立說,目前他沒有想到和編好,說是天機不可洩露,並加上一句需要找自己來口傳心授,會不斷吸引粉絲來找自己學風水,至於到時候怎麼教,到時候說。
例如傳統三合講究金木火水四大局,蔣大鴻搞個上山下水,雙星會坐,雙星會,到山到水四大局。
延伸閱讀…
例如傳統的坤壬乙訣講是三合定局,蔣大鴻原本的坤壬乙訣改編一下,然後說是講玄空挨星。 (見下圖)
於是乎當前困擾玄空風水界撕逼點,於人們爭執不下玄空挨星訣,哪個版本是。
上圖是列出了目前5種挨星訣,外面各種玄空雜派會有多版本所謂傳挨星訣。
其中認為是蔣大鴻給出挨星訣,有兩個版本,而且一套是《地理辨正》中寫,一套是《師》中所說,蔣大鴻沒錢葬母時,姜垚兩千金換來秘傳口訣,而這套口訣普遍認為不合理。
實際上,挨星含義完全不是這些玄空挨星訣解讀,傳統上挨星一詞古義解讀有兩種,一種是指古法三合風水72納音龍, 一種是指天星風水九星翻卦。 (如果仔細研讀《地理辨正》會發現,其實“蔣大鴻”註語裡想說是後者解讀。)
第三步:生逢其世,建立行業標準,創制蔣盤。
羅盤作為風水業者標誌性器具,若想創建新權威,是創造一套羅盤會更佳。
於是有了三元羅盤誕生,又名蔣盤。
明末清初是一個傳統天文學變革時代,西學輸入,以及歲導致宿度變更,使得人們開始反思依託於傳統天文學傳統術數,人們開始思考精度問題,以及如何應宿度變化。
此時天文上,人們發現了觜參變。
到了十七世紀,歐洲天主教耶穌會派人員來到中國傳教。其中天文學傳教士如鄧玉函(Johann Schreck,1576~1630)、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人,協助當時高級官員徐光啟改革曆法,其成果即為《崇禎曆書》。《崇禎曆書》中,恆星首次採用數字命名,並以各宿第一星距星,而觜宿一亦傳統獵戶座φ1改為獵戶座λ。但觜宿不論哪一顆星距星,改變不了參前觜後事實。當時主管官員報告了這一觀測結果,皇帝說觜宿距星“侵入參宿二十四分”。需要說明是,此時西法,分週天360度,1度為60分。
《崇禎曆書》沒來得及頒行,明朝滅亡了,清政府它改名為《西洋曆法書》,並且它數據編制曆書,叫做時憲歷。參前觜後成為了官定順序,羅盤星度因此出現兩個版本,一個是開禧宿度,一個是時憲宿度。
蔣大鴻,名珂,字平階,字雯階、斧山,號宗陽子,明末清初人。世居華亭張澤,即上海松江區張澤鎮。生於西元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寢於1714年,仙壽九十有四。喪母,中年喪父。
崇禎七年,公十八歲時,隨海內大儒陳子龍習詩詞,周旋於江南黨社之間,初有聲名。諸天文、地理、陰陽、曆法,有涉獵,尤喜兵家。時值週、權,無法展其所學。或如是故,公性情豪放羈,縱馬,狂奔飲長高歌,時人稱其俠義。
崇禎亡,唐王稱帝於福州,西元1645年,委蔣公兵部司務,三品,後升御史銜(職務類似國防部副部長、副檢察長)。1646年,唐明兵敗,明紹宗朱聿鍵被俘絕食身亡。公未降,披黃冠道服,借地師名義,週遊江南、聯絡抗清。
幾度事敗,感時事不可為,後專心詩詞學、堪輿之術。康熙十七年,其友薦公於博學鴻儒,公所拒。公常言黨社舊事,跌蕩而談,涕淚舉下。著書十餘部,卷以百計,多於身後散落無存。門人周積賢、沈億年人有《支機集》存世,後研究雲間派詩詞文獻。有《水龍經》《天元五歌》《地裡辨正》等著存世,時師奉為經典。
公幼年時,隨父安溪公習形家風水,常遇不得其解之案。明亡後,習無極子玄空、吳天柱水龍法、武夷道人陽宅法,遊歷十載,印證所學,茅塞頓開,堪輿大成,時人讚一代地仙。晚年定居紹興稽山耶溪,創蔣盤羅經,傳徒:會稽姜垚、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武陵胡泰徵、淄川畢世持。有滇南範宜賓,浙江章仲山,蘇洲朱小鶴、上虞徐迪惠、湘楚尹有本、廣東蔡岷山,各宗,秘其所學,所長,排其所異,無一宗貫通其學。
公視三合諸法者,輕蔑,時人無以。唯待其身故,毀謗起,歷世而不休。譏其狂放者;無視家國,疑其少德者,言抗清拒官。
明末清初上海風水宗師蔣大鴻 近300年來研究玄空風水方面湧現出許多領頭人物,上海有兩位,一個是楊公風水繼承人蔣大鴻,一個是玄空六法倡導者談養吾。
蔣大鴻《陽宅天元賦》中云:”生人食息場,隨呼吸而立應”。說住宅是生人食息場,人吉凶禍福是受到家居風水影響。家庭是社會個體,我們生活小區、鄉村、街道,是一個個家庭組合而成。沒有家庭,社會可能存在;沒有家庭,會有社會。蔣大鴻《天元五歌·論陽宅》中云:”人生是陽基,宅氣寧招禍咎。建國關治,築城置鎮係安危。”可見住宅風水可以影響個人運氣,可折射整個國家運勢。蔣大鴻關於風水論述於我們風水實踐有著指導意義。
蔣大鴻是明末清初一代三元派玄空宗師,倍受後世三元和玄空風水師推崇。 1616年生上海松江張澤鎮。葬於1714年。享年98歲。
蔣大鴻幼年喪母,中年喪父。隨先父學習形家風水,後得無極子風水傳。其後遊歷大江南北名宅大院,遍訪古今名墓,遍訪名師,不斷風水實踐和開悟中成為一代地仙。他傳世著作有《地理辨正》、《天元五歌》、《陽宅指南》《字字金》、《水龍經》、《平砂玉尺辯偽》、《天元餘義》、《歸厚錄》、《古鏡歌》、《陽宅得一錄》。
《松江府志》載:蔣平階,字大鴻。晚業堪輿,精其術。今言三元法者,宗平階。可見蔣大鴻是反清志士,民族英雄,詩人詞人。 《清史稿•列傳》載:蔣平階,字大鴻,江南華亭人。,其祖命習形家學,十年,始得其傳。偏證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十年,始得其旨;十年,始窮其變。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多唱和。地學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稱為”蔣盤”雲。
蔣大鴻去世後300多年來,許多 學子盡畢生精力研究蔣大鴻遺作,使名震大江南北,玄空地理學一代天。蔣大鴻天律有禁,只傳書傳訣,他《地理辨正》一書批註,有一百三十家以上。繼蔣大鴻後,名師輩出。有廖乙丙,何甲盛,使玄空風水發揚光大。是引發了三百多年來,古風水 學典籍定義、思考、爭論。這造就了無數風水學宗師,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成就了風水史上奇蹟。我們今天才能看到註解、闡發《天玉經》《青囊經》《青囊序》《青囊奧語》書達到二百多家,這是蔣大鴻引發。近來,打著蔣大鴻多少代傳人旗幟很多,筆者學過2支。
蔣大鴻(1616年-1714年),名珂,字平階,又名諸生、雯階,號宗陽子,門人稱其「杜陵夫子」。明末清初風水師、堪輿學家,詩詞人。世代居於華亭張澤(今松江區張澤鎮)。
蔣大鴻幼年喪母,中年喪父。初隨父安溪公習形家風水。後經多番引證,發覺很多地方,但不知如何改正。
後機緣巧合,得無極子傳授玄空風水,恍如茅塞頓開。後集各家法,加以融會貫通,後習吳天柱水龍法、武夷道人陽宅法。如此十年後,蔣氏開始四處遊歷,引證所學風水,十年,完全掌握玄空風水真諦,成為中國風水一代宗師。
晚年蔣大鴻紹興稽山耶溪定居。姜垚《師》:康熙五十三(甲午1714)年,東關人沈孝子葬親。死後葬於若耶溪樵風涇。有,雲蔣氏墓穴紹興府會稽縣,東南距城十餘裡石帆山下林家匯。以此資料計算,蔣氏享壽九十八歲。
蔣大鴻早年雲間派陳子龍學習詩詞,有名望,後人稱蔣氏詩詞中雲間派代表人物之一。
蔣氏詩詞帶感情抒發風格。及明亡後,其風格每多重於亡國情。
蔣大鴻政權[編輯]於生於明朝亡國時,蔣氏亡國有感受。明亡時,投唐王,獲授兵部司務,後升為衙史。後明亡,蔣氏官,心投放於風水及詩詞中。
康熙十七年時,朝廷開史局,徵有博學鴻詞文人。當時有人上表舉薦蔣大鴻,但蔣氏推辭。
姜垚(會稽人,字汝臬,號堯章,著《師》、《青囊奧語注》、《平砂玉尺辨偽歌》、張仲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孝廉)、駱士鵬(今江蘇丹徒縣人,考廉)、呂相烈(山陰人,文學,因求蔣大鴻蔔母墳,而蔣定交,其叔呂師濂,弟洪烈之。)、武陵胡泰徵、畢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恆洪、王濟善、李衡人。
歷史中蔣大鴻,於蔣大鴻算是明末抗清臣,因此其生平事跡,雖然有府志縣志記載,但不算詳盡:
《紹興府志》及明亡,唐王僭號於閩。平階赴,授兵部司務,晉御史,抗疏核鄭芝龍。福建破,亡命,服黃冠,烏之術,於世。東至齊魯,登泰岱,謁曲阜,轉徙吳越間,樂會稽山水,遂家焉。康熙十七年,朝廷開史局。徵博學鴻詞,故人慾平階地,亟馳書止。平階詩文詳瞻,宗雲間派,西京盛唐要歸。於書宏覽,洞究無遺。談幾社軼事,感慨跌宕,滾滾不能休。酒闌燭灺,涕淚,聞者服其才而哀其志焉。著書十餘種,卷以百計,歿後散落無存。遺命葬若耶樵風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