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風水最好的地方】洛陽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 |洛陽風水最好的區縣 |洛陽哪個地方風水最好 |

【洛陽風水最好的地方】洛陽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 |洛陽風水最好的區縣 |洛陽哪個地方風水最好 |

眾周知,洛陽是我國經歷朝代城市之一,每一個朝代帶洛陽歷史底蘊,是深層次。加上洛陽歷史,今人喜歡它和北京、西安和南京相提並論。只不過步入現代,洛陽經濟發展狀況和以上三座城市相比,有段差距。

但奈何洛陽好歹是河南省內於鄭州第二城市,經濟總量雖然以上不是省會城市,直轄市城市,但是總體說來,是下有餘。歷朝歷代皇帝這麼看洛陽建都,看出洛陽是一座風水城市。

鞏義雖然只是一個縣城,但是洛陽比起來,風水。這裡是黃河中游到下游關節點,是中國地理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過度地帶,氣候,居住。鞏義稱為中原第一縣。2012年評為中國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有很多風水絕佳位置,比如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四面有山,水源,那裡屬「天府之國」領地;比如西安,背靠秦嶺,有八水環繞,屬於風水寶地。有人說這些風水寶地之中,風水是洛陽。因為洛陽位居天下之中地位,東北方向有中嶽嵩山依靠,北邊靠著黃河水脈,便是周易發源地。

但是洛陽相比,有一個地方風水位置比洛陽。那距離洛陽70多公里鞏義。鞏義正南方向是嵩山北麓,嵩山,能得到天地山嶺風水脈絡。嵩山是中國五嶽之中,風水位置絕佳。洛陽雖然嵩山旁邊,但是距離嵩山有七八十公里。而鞏義嵩山山腳之下。從「依山」,鞏義風水比洛陽。

從「傍水」方面,鞏義風水於洛陽。洛陽北部臨黃河,水脈發達。但是洛陽到黃河距離有三四十公里。而鞏義北部臨黃河,不出10公里。鞏義可以說是北依中國母親河黃河,南靠五嶽之中嵩山。山和水兩個方面獨具風水優勢,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這樣風水格局。

你是否了解中原文化?中原,為「天下中原野」。它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搖籃。是歷代皇帝垂青於地方,後有20多個朝代。是自上古唐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癒故鄉,是孔子講學、遊說主要活動地域。

很多人認為中原風水地方是洛陽,其實不然,有一個地方風水並輸於洛陽。這個地方鞏義。而且鞏義氣候,適合居住,譽為中原第一縣。

中國蘇杭地帶屬於煙柳風水寶地,合人居住。而邙山適合埋葬死人。邙山位於河南洛陽北部,屬於丘陵山地地形。

風水師釋誠信說,中原地上,像洛陽這樣風水城市不是很多。它有府縣,有中小城市,山水環抱,確實是難得風水寶地,東周至隋唐,洛陽選為都城。閒暇之餘,說起洛陽,人人皆知。說起洛陽風水,專家稱洛陽是風水寶地。

洛陽相比,有一個地方風水位置比洛陽。那距離洛陽70多公里鞏義。鞏義正南方向是嵩山北麓,嵩山,能得到天地山嶺風水脈絡。嵩山是中國五嶽之中,風水位置絕佳。洛陽雖然嵩山旁邊,但是距離嵩山有七八十公里。而鞏義嵩山山腳之下。

延伸閱讀…

洛陽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竟然有八十餘座帝王陵

洛陽風水最好的區縣

10月24日,北京大學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曉峰作為第10期「嵩山論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系列講座」主講嘉賓,「嵩山華夏古代文明」主題鄭州大學作了兩個時講座,唐曉峰歷史角度來解讀地理,地理眼光來觀察歷史,場學子們帶來文化體驗。

河南鞏義縣境內,有一處名為「龍窪」地方。這裡四周台地層層,遠處青山簇擁,中間是一片平川。這片平川上,有一座古代陵墓隆起,這便是北宋王朝開創者——宋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北宋開封,為何要皇陵建在遠離國都鞏義呢?

北宋皇陵位於鞏義市孝義鎮西村、芝田鎮、回郭鎮一帶,嵩山北麓伊洛河南岸丘嶺上,陵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10公里。北宋九帝中,徽、欽二帝金兵擄走外,剩餘七帝葬於此,另外有宋太祖趙匡胤父親葬於此,所以後來北宋皇陵統稱「七帝八陵」。

據《第一財經周刊》:中國城市分級名單出爐:基於400個城市綜合商業指數進行排名,劃分城市等級:鄭州 洛陽 分為2線城市!

你是否了解中原文化?中原,為「天下中原野」。它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搖籃。是歷代皇帝垂青於地方,後有20多個朝代。是自上古唐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癒故鄉,是孔子講學、遊說主要活動地域。

延伸閱讀…

中國風水最好的10個城市

洛陽哪個地方風水最好

從秦始皇陵開始,中國歷代帝陵基本上集中分佈今西安、洛陽、南京、北京古代附近,其他像河南安陽、河北臨漳、浙江杭州、寧夏銀川地,分佈有一些當地為都王朝修建帝王陵。中國地理形勢上看,每隔8°有一條緯向構造。

洛陽是和西安古都,歷史上有11個王朝這建都,稱為“中國第一神”。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有一座不起眼小山,海拔300米左右,綿延100多公里,宛如一條臥龍圍繞著洛陽城。這座小山洛陽龍脈,是洛陽風水地方,你知道是哪裡嗎?

邙山,是洛陽人知道吧。邙山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一道天然屏障,歷史上是軍事上戰略要地。邙山依山傍水,有“生蘇杭、葬於北邙”之說,是古代帝王理想中埋葬地,我國歷史名山之一。

邙山山勢雖然,但是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洛陽城而過,滲水率、粘結性能、土壤密實,東週起,洛陽很多帝王百年後安身於北邙,形成了洛陽邙山陵墓群。

東漢以來,這裡後埋葬了24位皇帝,是中國埋葬帝王多、集中地方。統計,包括皇族大臣,達官陵墓內,邙山地區總共有古代陵墓超過1000座。唐朝王建詩雲:“北邙山頭閒土,盡是洛陽人墓。墓人家葬多,堆著黃金無置處”。說明這裡舊墓多了,有錢買不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