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和農村大社區建設興起,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咱們農村有新興行業和發家帶頭人,想著咱農村美化亮化出點力,為自己家鄉美化環境提高咱們村文化層次,現在農村入口處修造石牌坊大門是建設,是中華文化傳承。
鄉村入口處修造大型石牌坊選址,這裡面有風水學因素,要群眾出行和行車安全性,不要選擇風口地方,有下面地基土層要,不要鬆散土層,土層這樣我們打水泥地基。
聽村雞隔村唱,人家幾處上炊煙。
鎮進出口處建牌坊,有空間分界功能和路口引導功能。牌坊樹立,限定並收縮了空間,賦予了空間某種意義。樹立牌坊,凝聚人心,培養年一代愛家鄉、關心家鄉發展鄉土情結,讓家鄉人每一座牌坊,不論心理上是物理上會有感和依依捨感;外地朋友識路,提示進入區域,空間,從而達到了空間分界目的。
桃源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位於縣境最南端,東連光德鎮,北接高陂鎮,西鄰豐順縣,南界潮洲饒平縣,離縣城57公里,面積77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委會、1個林場,有3千餘戶,2萬餘人,境內耕地面積4725畝,山地9581畝,旅居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達5000多人,素有「文化之鄉、華僑鄉、陶瓷之鄉」美譽。
曾祥裕當地鄉賢人陪同下,驅車南到北,東至西,轉了一圈,還登上鎮政府依後龍山,站山巔環顧四周,一座座元寶秀峰如一串串寶珠點綴山水間,誠如清末抗日義軍統領、詩人謝道隆《到桃源祖居》詩中描寫那樣山水,:
青松翠竹繞溪,石徑縈紆入洞天。
雙溪,顧名思義兩水匯合處。
海上歸來黯然,桃花源里宴群仙。
但曾祥裕認為桃源身處生態環境,沒有加以整理、開掘,顯得,人文環境貴氣,有待改善和提升。
他實地堪察,覺得應以下方面入手:
經堪察,建議以下兩個地方建牌坊:
延伸閱讀…
1)坪處建牌坊,此處為桃源鎮饒平縣交界處,擬坐向乾兼戍,水口巽巳。
巽口出水封閉水口,此坐向天門開地戶閉,乾為純陽卦,象徵權力和,牌坊左高右,有助於提昇陽氣。右側水庫,是財庫,乾門把守財庫,意味守住財,後龍金星山形成金水相生格局,視覺上,峰迴路轉,開闊起來,人舒展大氣感。
從牌坊駛出處為饒平勝利水庫,水財,這牌坊內小水庫形成,這種格局提示桃源人不能一味守財,而是要走出去開拓財源,外面世界精彩,謀取財庫。
2)雙重溪處建牌坊,坐向辰兼巳。
雙溪,顧名思義兩水匯合處。
延伸閱讀…
辰東方,紫氣東來,收納生發氣,此處開闊,入門後可見金元寶秀峰,上而下,建議此處打造陶瓷文化景觀區,小元寶處山崗上安放體量陶瓷工藝品,如高陂鎮上那種風格,為醒目地標。牌坊兩側可做陶瓷文化牆。
選址桃源中學左前東坑丙方案山上,造擇文峰塔方位。
文昌塔,稱作文峰塔或者是文筆塔,它作用提昇文運昌盛,人們當作旺文啟智利學業利器。
古時候人們建造文昌塔是彌補當地文峰,山上立文筆,平地修高塔,是能讓當地多發幾個科甲。
確定文峰塔方位,曾祥裕一行人鎮政府樓頂和桃源中學兩處擇優選點。
宏觀把握文昌位,微觀上點面,既有利於提昇文昌運,有利於催官貴,而且作為一種風水景觀賞心悅目,以便成為當地地標,讓地人引以自豪!